全国首个心理服务体验馆开馆 用“心”夯实平安基层基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13 06:24   

    拱墅区是浙江省内唯一被列为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 拱墅区研发了全国首套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起了服务、疏导、干预对象、群体数据的模型,搭建起心理问题“三色预警”体系。

    很多人对心理辅导的印象是:一个相对静谧的、陌生的空间,一张冰凉的躺椅,一旁心理咨询师轻声引导,被辅导人诉说宣泄心中的苦闷。

    “我们要让心理服务有温情,有温度。”拱墅区心理服务专家团成员、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洪芳道出了心理服务的新理念。

    昨日,拱墅区爱心科技体验馆正式开馆。场馆主体颜色很清新,春天绿,天空蓝,纯净白,让人感到舒服放松。场馆主要分为体验区和服务区两大块,循序渐进帮助参观者了解自我、理解差异、疏导情绪,是全国首家心理服务体验馆。

    拱墅区是浙江省内唯一被列为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25人的社会心理和法律服务专家团、220人的心理服务工作队伍遍布街道、社区、学校,沿着悠悠运河绘制出一幅崭新的“心灵之旅地图”。

    社会心理服务站全区覆盖

    和爱心科技体验馆一样,米市巷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里,也是淡蓝色的墙壁,暖黄色的窗台,配上书本、绿植,阳光洒进来,十分赏心悦目。

    “房间的色调,包括座椅的高度、软度、摆放位置等,都是去心理专家那里咨询来的,考虑来访者的感受来做的。”综治科的张忠良说,在这间工作站打造以前,他是心理服务的“门外汉”,现在他都知道一些心理减压、沙盘游戏的知识了。

    这间100平方米的屋子被隔成了“心灵之家”“心灵语堂”和“心灵花园”3个区域。比如“心灵之家”就是接待室和阅览室,来访者可以在这里阅览书籍、饮茶聊天,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而“心灵花园”则是心理疏导室,室内配备了沙盘、减压等设备,方便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测评和疏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减压。

    如今,全区十个街道都设有这样的社会心理服务站、室,配备了专业人员、医生、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四支人才队伍。

    搭建心理问题“三色预警”体系

    不久前,位于拱墅区沈塘桥弄的文晖中学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老师,他们不仅给学生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课,还为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开展了心理测评,为他们答疑解惑,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爱。

    这几位特殊的老师均来自于拱墅区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团和区法律服务工作队。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来,拱墅区组织这些专家律师进学校、进企业、进司法、进信访和进网格,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及时关注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

    “普遍服务要扩大,针对性服务也要跟上。”拱墅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班的汪健旺说,拱墅区研发了全国首套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起了服务、疏导、干预对象、群体数据的模型,搭建起心理问题“三色预警”体系。“打个比方,学校通过系统上报了某段时间青少年高发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系统、卫生部门、街道、社区可以联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疏导和追踪了解,便捷高效。”汪健旺说。

    精准干预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拱墅区还以心理疏导干预为主抓手,联通综治工作平台与心理服务工作平台,延伸配套了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的“1+3”服务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一时想不开、偏激情绪而出现走极端。

    “其实很多社会问题包括个案的发生都是有苗头的,如果能及时掐住苗头,就能免去很多后顾之忧。”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综治科科长何坚新说,米市巷之前有一名社区服刑人员,患有复发性抑郁症,并且有过服药物自杀的行为,情绪也十分低落,街道发现这个情况后,对其进行了针对性心理测评、咨询等服务,并安排专人与其对接服务,一段时间下来,这名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已经平稳,家庭情况也稳定下来。

    记者了解到,拱墅区探索形成心理服务保障机制,对精神障碍患者能及时发现、治疗并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个案干预21起,满意率10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汤臻 记者 赵芳洲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