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一代药王”冯根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05 06:15   

各界缅怀冯根生

一代国药工匠冯根生病逝,83年“药王”生涯结束,留给世人无限的感怀和念想。昨日,各位浙商大佬、冯老身边的同事、曾经的合作伙伴及网友等纷纷缅怀,以致哀思。

我从1980年进厂,冯总就教导我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对于企业,冯总投注了很大的精力。比如他对公司的企业报表都清清楚楚,可是他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却一直背不出来。冯总上班的日子,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却走得很晚,走之前还会跟核心员工开一个碰头会。在冯总患病的这几年,即便他丧失了一些能力,我还是会在他的病榻前汇报工作,不管他有没有反应。

在做人上,冯总也总能发挥榜样作用。冯总的司机每次去接他,从来都不要等,更多的是他等司机。冯总也经常在工厂里转,看到地上有纸屑、塑料袋就会捡起来。

冯总一辈子就专注了一个职业,一辈子都献给了这家企业。今天,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对他说一句话告慰的话,我想说:“冯总,您放心,我们会继续认真把厂子办好!”——刘俊(胡庆余堂总裁)

我和冯老算是老相识了。当时的长江客车和青春宝集团的前身——杭州中药二厂同在桃源岭,中间仅一厂之隔。在我的印象中,冯老不仅口才好,胆子也大,率先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赏罚分明。另外,冯老还特别重视工厂环境的建设。上世纪70年代,杭州中药二厂的环境还比较简陋,可到了八九十年代,工作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动化程度高,像个“花园工厂”。所以那时,如果有家人在此上班会感到特别自豪,我还带领我们厂里的管理人员去参观学习过。

——陈翌明(原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前不久刚退休,也见过很多人的离开,但冯老走了,心里还是非常难过,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父辈,也是一个精明的领导。

在企业里,冯老有很多我亲眼所见的小故事。比如,他做事一丝不苟,非常严谨,中药材进来他都要尝一下的,中药材好不好,是不是原产地,直接关系到药性好不好。

我在青春宝工作了40年,见证了青春宝从一个车间变成了一个占地180余亩的大企业,都是他苦心经营的结果。

——胡剑锋(杭州正大青春宝有限公司工程部退休员工)

冯老在中医药行业之外,对企业管理、改革创新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见解,为杭商的开拓进取提供了思想资源,是杭商团体的精神领袖,受到尊重和信赖。

在西子电梯创业之初,少有用户能看上草根企业的产品。冯老摒弃成见,是杭州最早的西子电梯用户。当时我们的产品还很粗糙,受制于技术瓶颈,我和一帮技术人员在现场忙得焦头烂额。冯老安慰我:“小伙子不要着急,我相信你能做得好!”冯老的信任坚定了我的信心,并且伴随我几十年,每当西子有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我都会与冯老交流,冯老也会以他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底蕴给我点拨。

——王水福(杭州市企业联合会会长、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2013年底,在华睿投资胡庆余堂前,我们去见冯老,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坐在椅子上目视我们进门。他询问我为什么要投资胡庆余堂,我说那是因为我一直崇拜胡雪岩先生与冯董,一直对胡庆余堂的戒欺文化敬畏有加,也因为中医不仅能治病救人,更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的善业。冯董听后高兴地点点头,表示接受了我这个投资者与后辈。他点头的那一刻,我好像一个赶考的书生,终于放下心来,从此以后,我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宗佩民(华睿投资创始人)

一次颁奖仪式上,我有幸与冯老同台。冯老对企业发展的“思变”理念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冯老的传奇人生中,抓住机遇、敢为人先的“思变”精神贯穿始终。风云变幻中,冯老以“穷则思变,变则通”七个字行走商界,他的创业史无疑是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他的精神,也反映出一代浙商“思变、进取、拼搏、创新”的敢为力量。

—— 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长)

2005年,包括冯老在内,我们七个人一起创立了杭州市老字号企业协会,由冯老担任首席会长,因此我们平时经常会在一起交流“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每当我们遇到问题向冯老诉说时,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向我们传授经验,勉励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企业。而对于“老字号”的发展,冯老也充满了信心和情怀,他说,与其他企业不一样,“老字号”企业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怀有责任心地做这个品牌。

——孙亚青(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与冯厂长共事40多年。记得1978年7月我们一行七人一起去柬埔寨援建国药厂,他每晚都要开会总结当天的工作和明天要干的事,每天实打实地给我们技工做下手干累活,从不显摆自已的厂长身份,工期最后一个月叫我与他同住一个房间,对部下没架子。一路走好,冯厂长。

——网友“楼宏虎”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几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口服第一个保健品的记忆——登峰牌双宝素。特别是在冬季,晚上做完作业,洗漱完毕,坐在床沿边,小心翼翼地打开印有人参、蜂巢和蜜蜂LOGO的纸盒,拿起那个小小的扁扁的砂轮,割玻璃的手势从忐忑不安到渐渐熟能生巧……——网友“吴秀笔”

一路走好。中国看病买药的都会记着你,真诚是一个最好的方子!

——网友“张钢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吴静 庄郑悦 李超 杜悦 阮妍妍 郭峰 刘礼文\文 记者 李忠\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