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周年 浙港共融书写“新香港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26 07:35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杭报集团记者近日联合赴港,近距离感受“超级联系人”香港的经济发展、多元文化、蓬勃生机。今天推出最后一篇,关注浙江香港的融合发展。

来杭四年,香港人谭子康已经习惯去“外婆家”点一碗红烧肉,手机下单,“扫一扫”付款。他和每个杭州人一样,周末去西湖边散步,也会吐槽梅雨天的黏湿。

为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师,他深切感受到两地学生的特色:香港学生更积极、主动;杭州学生则更内敛稳重。更重要的是,“杭州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希望香港的孩子能在这样的氛围里增进对祖国的了解。”

香港回归20年里,“谭子康们”成为浙港共融的一面镜子,从最初的经贸往来,逐步扩展至人文交流、思维对话,并呈日益频繁之势。

经贸同发展共繁荣

浙江与香港,一个是传统经济强省,一个是全球知名金融中心。香港回归以来,双方在经贸交流方面合作紧密、成绩斐然。截至去年底,香港共在浙江投资设立23925家企业,合同外资1884.8亿美元,经核准浙江在香港共投资1676家企业,投资备案总额168.9亿美元。

汇丰、渣打、恒生、南洋……当越来越多的香港银行落户浙江;吉利汽车、阿里巴巴……当一家家优质浙江民企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浙江经济中的香港烙印也随之变得璀璨夺目。

香港远东化工集团总裁杨良栋说,香港回归之初,他只是抱着“试水温”的想法进入内地市场,但20年后,他已习惯每月在浙江与香港做“空中飞人”。

“浙江经济有活力、民资雄厚、电商经济火热,香港要把握机会发挥金融服务等传统优势。”杨良栋说,20年间,浙港交流由小到大、由单行到双向,“变化”的是合作的“逐步升温”,“不变”的是携手前行的初心,“希望更多港商能在浙江讲述‘新香港故事’,共享发展大商机。”

随着经济合作基础不断巩固,浙港人文交流也日趋频繁。

2017年4月,香港“西泠学堂”揭牌。与香港集古斋共同创办的香港“西泠学堂”,是西泠印社“走出去”办学的尝试,希望加深香港市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浙江还启动了香港青年逐梦之旅行动,计划至2019年邀请万名香港青年到浙江参访交流。

家国情怀总是诗

香港的情义,不仅可从投资内地的历程中窥见。20年间,捐资助款的故事比比皆是。

祖国大地有上万处教育设施以“逸夫”两个字命名,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心中承载着青春的记忆。据新华社消息,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邵逸夫基金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在浙江捐款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1985年,浙江人邵逸夫,在家乡,首开内地教育捐赠项目,捐1000万港币建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

医疗,亦是邵逸夫捐助的另一个重点,他的首个医疗捐助项目也在浙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邵逸夫在内地捐赠的项目中,唯一一家与政府、大学共建的公立医院。

桑梓情深,不仅是邵逸夫一人。如今,在香港的浙江籍人士超过30万,2015年6月,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李达三及其夫人叶耀珍向浙江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希望在李达三先生的带领下,会有更多社会贤达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以及推动香港和内地在教育方面的交流。”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杭州日报记者 赵芳洲 都市快报记者 魏奋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