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江南有多美? 从来没到过杭州的朝鲜人都知道苏堤白堤很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24 04:16   

    《西湖游览志》及《西湖游览志馀》,在朝鲜广泛传播。

    美丽的江南人人都向往,明清时代,远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对于中国的江南,对于西湖,充满各种向往。也许,他们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半岛,但是,在他们眼中,杭州西湖,那就是一个可望却难以到达的世外桃源。

    江南的初夏,有点闷热潮湿,《朝鲜半岛上的江南意象》在章太炎纪念馆开讲。听着听着,大家渐渐有了一种共鸣:生活在杭州,真的很幸福。

    西湖、苏堤、白堤,朝鲜文人都非常向往

    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当我们对异域的风光充满想象时,明清时代的朝鲜人,对于杭州、对于西湖,也应该充满着想象和神往吧。

    朝鲜诗人申钦写过古诗《题西湖志后》:“钱塘清赏世间无,南北高峰里外湖;安得来生作湖长,放游如白又如苏。”

    “诗写得不错,可奇怪的是,历史记载他从来都没有来过江南,没来过杭州西湖。”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杨雨蕾说,“他又怎么知道杭州西湖的景象呢?”

    其实,虽然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来到过中国,更没来过杭州,但是,杭州的旖旎风光,朝鲜人却很熟悉。

    “中国的诗词中,特别是唐代以后,有很多描写江南风光的,传播到了朝鲜。还有很多文献,著名的有《西湖游览志》及《西湖游览志馀》,也在朝鲜广泛传播。”杨雨蕾说。

    好多人还在文献的基础上,对心中的江南进行想象。

    申钦也会画一些关于西湖的图画,尽管他没有到过,完全是凭他的想象,但就是这种美好的想象,让他完成一幅幅关于西湖的图画。“这种美好的想象来自于中国的唐宋诗歌,来自于中国的文献。”

    朝鲜人李献庆也从来没有到过中国,更不要说江南了。但他却写了《江南曲》:江南多好女,江南多好歌,渡客芙蓉楫,满船杨柳花。

    “在很多朝鲜人心目中,江南的女子很美好,江南的烟雨很美妙。”杨雨蕾说,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来到中国,更没有机会来到江南和杭州,但作为一个美好的旅游目的地,杭州一直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

    明亡之后,江南文化是朝鲜文人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朝鲜人对于江南充满了好感?”杨雨蕾说,这背后,还要和当时的时局结合来分析。

    明清交替对于朝鲜王朝而言,它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杨雨蕾说,在1626年(明天启七年),后金(清朝前身)就曾攻打过朝鲜,一度占领平壤等地,逼迫朝鲜与之签订了和约。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朝(后金当年改国号“大清”)出兵攻打明朝,然后皇太极称帝改号,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朝鲜。

    “为什么总是要攻打朝鲜?因为那个时候,朝鲜和明朝关系很好,朝鲜把明朝当成了天朝,朝鲜一直向明朝朝贡。”杨雨蕾说,1626年后金攻打朝鲜,逼迫朝鲜签订了和约,让朝鲜和后金结为“兄弟之国”,并入质纳贡,后金还要求朝鲜去除明朝年号,奉行后金年号,与明朝永绝来往。但朝鲜态度坚决,前面的所有要求都答应,但与明朝永绝来往做不到。当时明朝力量尚存,后金也有所顾忌,所以做了退让。而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的大典上,朝鲜使臣拒不下拜,并痛斥清朝非为正统,皇太极大怒,于是清兵再次征伐朝鲜。

    很快,朝鲜被打败,王室后宫被俘,国王请降,朝鲜不得不服从于清朝。但是,在很多朝鲜人心中,对清朝充满了强烈的抵制。这种抵制也表现在了文化上面。

    “在很多朝鲜人眼中,中国北方的文化不是正宗的中国文化,江南文化才代表了真正的中国文化。”杨雨蕾分析,中国文化其实应该是一种多民族文化。可在朝鲜人的观念中,到了清代以后,明朝的文化已经完结,他们感到非常苦恼。在朝鲜文人的记载中,他们对江南的那种想象,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地理形象,还夹杂着对明朝那个朝代的深深怀念。

    有一个叫金锡胄的朝鲜人来清朝朝贡,写了《捣椒录》:闻说西湖阅劫灰,江南何处不堪哀。“其实,1683年的时候,江南已经平静下来了。”杨雨蕾说,可是他的想象是什么呢?他认为明朝不行了,江南也一塌糊涂了。看得出来,当时他的情绪很悲凉。“一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时候,朝鲜文人的记载中,还存在大量怀念明朝的内容,这种关于江南的想象,是代表了对明朝的怀念,这个情结非常明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边晓丹 通讯员 陈杰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