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擦亮钱塘江这块金字招牌,今年6月,拥有“钱塘江畔金江干”美誉的江干区隆重举办首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主办方江干区委、江干区人民政府更是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钱塘江文化节吉祥物——“弄潮儿”(6月9日钱江晚报A11版曾报道)。
征集令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而一封手写的来信更是触动了我们的内心。
“弄潮儿该有怎样的形象?在我心里,那就是父亲的背影,在钱塘江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斗天斗地、吃苦耐劳、朴实勇敢又充满智慧。”写来这封信的,是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唐祝社区的居民许南星。
钱塘江远眺(2015)
钱塘江远眺(1980)
大半辈子生活在钱塘江上的父亲
是我心目中的弄潮儿
钱塘江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对许南星来说,钱塘江还是他的第一个家。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我家就在钱塘江上打鱼为生,父亲子承父业,同样在钱塘江上过了大半辈子。”许南星说,父亲有一条渔船,他们的家就在渔船上。“我出生那一天,父亲的渔船正好停靠在南星桥,母亲是在南星桥卫生院生下的我,父亲索性就取名南星。”
“这是个看天吃饭看江吃饭的行当。”许南星记忆里,父亲每天黄昏会划着渔船到江面上,慢慢放下长钩。第二天凌晨3点,父亲就会起床收钩。凌晨5点,带着捕来的鱼上岸贩卖。“这一天的收成就决定了家里这天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8岁,许南星就开始跟父亲打鱼,他说,最怕的就是遇上钱塘江大潮,没有收成不说,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13岁那年,那天我和父亲像往常一样在渔船上。突然眼尖的父亲看到远处一波巨大的潮水奔涌而来,说时迟那时快,父亲抄起船桨迅速往江中划去,‘南星南星,今天可能不行了,你手一定抓牢。’那么危急的情况下,父亲不忘叮嘱我抱牢木板,万一掉落江里还能有一线生机。潮头离我们越来越近,眼看着就要到船侧了,父亲用力一划,一个急转,调转船头,正面迎上了潮头,就是这关键的一下,化解了船被大潮掀翻的危机。”许南星说,看到弄潮儿的形象征集,他的眼前就出现了父亲的背影,朴实勇敢又充满智慧,斗天斗地、吃苦耐劳,“他是我心目中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