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有群“晴雨管家” 管得人心里暖暖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01 07:05   

  没有资金,怎么办?

  他带头集资,先出了一百块钱,然后挨家挨户去说明情况、众筹。张明谦从小就住在这个墙门里,不单热心,人缘也很好。左邻右舍们一起筹了1500块钱,街道再出手相助,订做了这扇雕花大门。

  “门装好了,现在清清爽爽了。”门装好,不光干净安全了,这里还成为了中山路上一个小景点,大家都挺高兴。

  装好了门,张明谦还打算继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居民的事没有小事”,比如天井这里,地已经是坑坑洼洼了,大家都想今年能再修一修,再弄个晾衣架,一楼的住户晾衣服就方便了。

  去年十月份,中山中路274号的大门修好后,今年,遇到同样难题的中山中路282号,也在张明谦的张罗下,装上了大门。

  为居民扑心扑肝

  他们是爷爷奶奶级的大管家

  在东平巷社区里,活跃着不少像孙新宝、张明谦这样的老党员,他们都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退休后,一直发挥余热,为社区居民们扑心扑肝,就像大家的大管家。

  这些老党员,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晴雨管家”。

  2016年9月,湖滨街道在辖区危旧房改造的42个墙门中选聘了18名“墙门管家”,尝试群众自治模式,架设基层党组织“亲”群众“密”百姓的桥梁。

  这些“管家”,走得进家门、聊得上家常、帮得上家事、解得了家忧,还能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可以说是墙门自治的领头人。

  2017年2月,湖滨街道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党员代表们提议,“管家”这种方式可以延伸到居民楼。湖滨街道首先在东平巷社区中山中路279弄4、5、6、7号的150户居民中试点,依托楼道党员的力量,建立“晴雨管家”模式。

  今年74岁的孙新宝就是这几个楼道的“总管家”。

  1997年退休后,孙新宝一直在社区里做各种志愿活动。在东平巷社区,她是有名的“低碳达人”。东平巷社区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在全杭州都挺有名,社区内垃圾分类率在90%以上。

  孙新宝是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下午五点到六点两个时间段,是居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时间,她会雷打不动地去垃圾投放点指导垃圾分类。社区的居民都说,孙阿姨不单有“火眼金睛”,还从不嫌脏,没戴口罩手套,一个个垃圾袋仔仔细细检查过来。

  孙新宝还是“湖滨晴雨”工作室的民情观察员。杭州60岁以上老人公交乘车半价这项优惠政策,最早就是她建议的,当年,中央二套《小丫跑“两会”》栏目还采访了孙新宝。她还提出了“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职工大学”、“扩大医保零利润药品品种范围”等“金点子”,被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做这些事情,能出一份力,我很开心的,如果说一个社区有众多的奉献者,我就要争取做个奉献者中的佼佼者。”

  孙新宝入党41年,她很为自己是党员自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老百姓做事情。我们这里的党员,战斗力很强,凝聚力也很强。”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王潞 沈榄  编辑:余彦君
返回
在金招娣们的眼里,厕所的改造原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得以完成,居民们把功劳归到了一帮普通的老党员身上。这帮党员有一个新的身份,叫“晴雨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