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援疆“杭州速度” 南疆热土上有群可爱的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5-30 05:48   

    5月27日,初夏的暖阳照耀在新疆阿克苏市多浪河上。在市郊的多浪片区,多浪街道第一幼儿园建设工程正夜以继日地“疯长”,搅拌机、砂土车、塔吊……

    从3月28日开工算起,53天里,当地居民见证了幼儿园大楼主体封顶创造出的“杭州速度”;到9月1日,这里将迎来第一批入园的维吾尔族孩子!

    在万里之外的阿克苏,活跃着31名来自杭州的最美援疆人。这群背井离乡、敬业奉献的人,给当地百姓的惊喜远不止于建幼儿园……

    工地上的“黑庄”有一颗红心

    近两年,阿克苏市学前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学前班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严重匮乏、双语教师结构性缺编等短板,制约了学前教育的推进。

    根据安排,2017年度杭州援疆项目有24个,总投资额1.69亿元。其中,阿克苏市多浪街道第一幼儿园是对口援建重点项目,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多浪片区的第一所公立幼儿园,设有18个班,可解决540个幼儿入园问题。

    为加快推进项目,即使春节已放假回杭,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杨国正、副指挥长周华等还是每天和阿克苏当地有关部门电话沟通,协调项目相关事宜。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和杭阿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短短2个月即完成了选址认证、规划许可、地质勘探等各项准备工作,具备了正式开工建设的条件。

    “保安全、抓进度、重质量”,项目建设过程中,援疆干部们充当“保姆”角色:杨国正指挥长多次到工地,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落实责任;庄伟庆和规划建设组吴石玄伟更是每天跑工地,了解工期进展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监督工程质量。同事们亲切地送庄伟庆一个外号——“黑庄”,怎么来的呢?一是他习惯拉着个脸,不苟言笑,“管项目必须严肃一点啊,和施工方打成一片还怎么监督质量?”二是阿克苏的太阳实在毒辣,每天跑工地的他被烤得黑黑瘦瘦,只剩眼底和牙齿是洁白的。但是,这个“黑庄”确实有一颗火热的红心。

    女儿成了城市的“留守儿童”

    在前段时间的杭阿共建“听课千节 结对百人”教育传帮带活动启动仪式上,艾热夏提·艾尔肯与援疆教师骆琤结为师徒。当天,包括他在内的29名阿克苏教师与9名杭州援疆教师结对。在接下来的三年,将有百名阿克苏教师拜援疆教师为师。

    骆琤是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挂职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副校长。入疆第二天,家里就传来公公病重去世的噩耗,考虑到刚刚履新,援疆工作千头万绪,她毅然选择暂缓回杭。女儿的生活起居、学业、情绪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俨然成了城市“留守儿童”。远在万里之外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幸亏女儿的老师获知此事,及时给予帮助。

    教育援疆传帮带已喜结硕果。骆琤指导两名高中英语教师参加教研赛,大到教学流程,小到肢体语言,全程打磨,带领他们从校级赛、市级赛一路胜出,并在地区级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另外,沈良、刘朝忠、寿柱、俞伟、毛建和等教师,也分别指导徒弟在教研赛中摘获地区级甚至全国级的一等奖、二等奖。

    在医疗领域,柯曦晔、蒋霞等5名援疆医生因为技术过硬,被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称为“A5偶像天团”。如张正贤,在到阿克苏仅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开展了妇科超声造影等检查,填补了当地多项超声领域的技术空白;吴荣华主攻针灸,有“吴一针”的称号,找他针灸的人总是排长队;蒋霞主攻消化内科,每天为患者分析病情,讲解用药,在带教中知无不言,让年轻医生收获颇多。

    “老大哥”把嗓子都说哑了

    联系杭阿两地各部门,帮助阿克苏当地培养干部人才,是件非常繁琐的工作,直接张罗这些事的是一位“老大哥”。一师二团政委闫志顺这样评价他,“为了我们兵团干部赴杭培训的事,一次又一次与我电话沟通。我和他虽然没见过面,但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杭州人的勤奋,感受到了援疆干部的脚踏实地。”

    老大哥名叫袁朝阳,因在31名援疆干部中年纪稍长,得此昵称。他是军人出身,事无巨细习惯亲力亲为。所以,每天都能在办公室听到他不停地打电话联系工作,有段时间事情特别多,把嗓子都给说哑了。

    这几天,指挥部布置了“纪念援疆二十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任务。其中,联系前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的担子压在了“老大哥”身上,有同事开玩笑地问他,“有将近180个援疆干部人才,你自己一个个打电话,忙得过来吗?”袁朝阳笑了笑表示“服软”,这次得把任务分解了。

    对于这群援疆的杭州人来说,阿克苏是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是一个“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余敏  编辑:周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