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播完不久的热播剧《外科风云》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傅博文在接受过胸外科手术后,时常受到术后疼痛的折磨。
甚至在手术台上,他有时也疼得直冒冷汗,影响手术的开展。忍痛完成手术后,他才悄悄躲进更衣室,从口香糖盒子里取出止痛药服用。
傅博文这种长期的慢性疼痛是典型的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这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术后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且影响到术后的康复。
昨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举办了急性疼痛管理中心成立仪式,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论坛。国际Painout项目(术后疼痛管理改进项目)负责人Winfried Meissner教授分享了疼痛管理的经验,他认为,忍痛是错误的。
术后疼痛不要忍
小心变成慢性疼痛综合征
十多年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宏伟医生也体会过术后疼痛带来的痛苦。当时,他做了一个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由于是微创手术,身上只有3个一厘米大小的伤口。
即使伤口不大,他还是在术后感到明显的疼痛。“晚上睡觉的时候,仰卧也不行,侧卧也不行,趴着更难受,非常影响睡眠。走路的时候也觉得疼。”
当时,疼痛管理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王宏伟就这样疼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好在最后没有发展为慢性疼痛综合征。
他告诉钱报记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会引起患者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术后康复。
急性疼痛如果处理不力,会诱发为术后慢性疼痛,那就是一种疾病了。王宏伟说,目前国际上公认疼痛是除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不再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的。
但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和承受力不同,要如何判断自己有多疼?王宏伟介绍,现在除了常见的疼痛量表评估,还有一种功能活动评分。医生会问病人,疼痛有没有影响到你的呼吸?有没有疼得下不了床?晚上有没有疼醒?通过这些问题,疼痛的主观感受能转化为客观指标。
麻醉医生角色转变
从手术室走进病房
2008年,王宏伟前往澳洲墨尔本Alfred医院学习疼痛管理。回国后,他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回国内,在全国推广术后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和急性疼痛服务团队(Acute Pain Service,APS)的建设。
昨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性疼痛管理中心揭牌成立,这是医院进行规范化的急性疼痛管理又迈进一步。
应邀前来的Winfried Meissner教授是德国耶拿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学科资深专家、疼痛中心主任,国际Painout项目(术后疼痛管理改进项目)的负责人。
从2009年至今,他在欧盟各国和发展中国家推广了8年的术后疼痛管理改进项目,使得患者疼痛减轻,并发症减少,康复加快,并安全快速出院。
除了分享经验,Winfried Meissner教授此行也有点“取经”的意思。他看过一些中医针灸缓解疼痛的文献,但从没亲自感受过。这一次,他可以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专家探讨一下中西医结合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孙元水副院长向钱报记者介绍,APS团队中的麻醉师,不仅仅是在手术室给病人实施麻醉,也越来越关注病人的长期预后。“麻醉医师要走出手术室,去病房查房,处理病人的疼痛和并发症,”除此之外,APS团队还承担改变病人“忍受疼痛”的旧观念,从而更配合疼痛的处理和治疗。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柴可群院长表示, “舒适化医疗”是人文医疗理念的体现,也是医院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服务理念的体现。医院致力于让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无痛苦、无恐惧,感受到愉悦。同时,中医在治疗疼痛方面有尤其明显的优势,医院将集聚多学科的力量,开创中西医结合疼痛管理的“同德模式、同德标准”,为患者、社会提供积极有效的疼痛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