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江南佳丽地 建设美丽新余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4-12 10:35   

    余杭三年治水成就

东苕溪

东苕溪

    2016年是“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照省市“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三五七、三步走”的时间表和“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的要求,余杭走完艰难但意义重大的第一步,让那一抹江南好水的乡愁再度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三年来,余杭全区上下围绕省市总体部署,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以“清三河”“河长制”“污水零直排”作为抓手,全力以赴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实施治水项目超千个,总计投资105.6亿元,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五水共治”工作目标任务,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趋好,形成了一批治水工作亮点。

    原本的黑臭河经过整治后,水清岸绿成了提升城市品质的一大景观。梦想小镇的闲林港,艺尚小镇的北沙港,梦栖小镇的毛家漾港为未来科技城、临平新城、良渚新城环境提升提供了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态、生活和生产“三生融合”,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创业人才入驻。

    治水倒逼转型成效明显。运河街道2100余亩“黑臭鱼塘”变身为“千亩荷塘生态产业园”,《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中央、省市级20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往日污水横流的南苑街道“甲鱼村”关停后实施荷兰花卉园项目。

    联动治理机制实现创新。浙江省考核杭州的9个出境断面,其中5个在余杭。对于跨界河道的治理,余杭抓联动,实现协同治水,推行水岸同治、上下游同治和干支流同治。如在治理与海宁交界的上塘河,与下城、拱墅、江干等交界的和睦港、西塘河、余杭塘河、学堂港等河道,多方联动,协调治理,克难攻坚。

    率先将小微水体纳入管理,实现“渠渠有人看,池池有人管”。余杭以大联动、大网格等管理模式为基础,积极推行治水网格化管理。在“小微水体”治理过程中,在部分镇街(平台)推广编制“一村一清单”水系治理网格,并在每个“小微水体”网格内标明小组数和户数,实现“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逐步探索将河长制向“小微水体”延伸,创设“微河长”。

    在治水一线,余杭区还诞生了一大批“治水先锋”,为了宣传品牌,余杭区发掘、传播基层优秀治水人的先进事迹,同时利用余杭“五水共治”微信公众号、治水宣传“六进”活动、“寻找可游泳的河”专栏、治水文艺演出、河长固定巡河日活动等营造全民治水浓厚氛围。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余杭搭建智能平台,实行智慧监测、智力治污。如仁和街道普宁村引进上海交大“复合生物滤池+高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实现了生态化的污水处理。余杭在全省首创淤泥淤积监测网和有毒有害淤泥监测网,“两网清淤”为河湖库塘清淤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沈旸  编辑:余彦君
返回
全省剿灭劣V类水誓师大会结束不久,杭州市余杭区召开了推进治水拆违暨“美丽余杭”建设动员大会,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余杭”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着力打造山水自然更优美、人居环境更优良、生活方式更优雅的新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