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精残疾人”托养国家标准将借鉴杭州经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1-13 05:31   

这家机构通过了国家级标准试点项目中期验收

杭州目前的持证残疾人近19万人,其中智力残疾人近2万人,精神残疾人2万多人。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并没有领证却有智力、精神残疾的特殊人群。重度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与人交流有困难,无法融入社会,他们成为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

但在杭州有一家机构,却是这群人温馨的家园。它是2011年投入使用的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作为杭州市关爱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程,它接收了300多位一级、二级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对他们进行24小时的看护和照顾。

近日,这家机构已通过了国家级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期验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它将成为一家国内托养服务业的标杆机构。

标准化试点落到服务的每个角落 出台首个地方标准

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是国内首家以重度成年智精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以“托养、托管”为主要形式,集康复、医护、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托养机构。

自创建之初,它就围绕国内一流托管机构和省内领先示范园区为目标。从2012年就引入标准化管理,初步建立了护理、康复、医护、教育、培训等制度、规程。随着入托人数逐步增加,机构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比方说服务人员素质不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评价考核、服务改进缺乏统一规范。

这些问题不仅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存在,在杭州市148家社会化托养机构都普遍存在。因此,编制一套符合实际的,全面、统一且具备操作性、检验性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2014年12月,中心率先在全国起草了首个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的地方标准——《DB 3301/ 0046-2014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于托养服务涉及的核心项目,即基础护理、安全守护、康复训练以及医疗保健的服务内容、操作细节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尽说明和规定。

例如,在托养机构的总要求中,机构的绿化面积应当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定,达到30%左右。在智力、精神残疾人的住养居室方面,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室内需要有恒温设备,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不超过28℃。配备持有效从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数量与残疾人数量比例不低于1:3。

2015年,在此基础上,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正式启动了国家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立志打造国内一流的托管机构。

国家级标准试点项目获中期验收 托养走标准化发展道路

出台地方标准,只是杭州走的第一步。

2015年5月,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又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项目试点单位。根据试点要求,该中心归纳、整理了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63条。并按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建立了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服务工作标准4大标准体系,涉及智力、精神残疾人托管机构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守护、医疗保健、社会延伸等各个服务领域,包含216个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实现标准化试点的全方位、全覆盖。其核心部分即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分服务流程及提供规范、运行管理、基础护理、康复训练等9大类60个标准。

2016年12月15日,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迎来了国家级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期验收。由5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给出了高度评价: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标准化试点提升了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树托养服务标杆,筑和谐仁爱家园;社会美誉提高,助残氛围浓厚。

接下去,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将对相关标准继续进行调整修订,并在自身的机构运行中实践积累、总结经验,推动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业走上一条正规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引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使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李倩 记者 史洁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