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西湖水域管理处和快报一起,做了一个非正式的“人口普查”,把西湖里的各种生物彻底捋了一遍,至少有72种水生植物、56种鱼以及数不清的浮游动物、微生物。
它们是谁?快报“杭州图谱”栏目,给大家绘制了一张西湖剖面图,从湖底到湖面,一层层往上数,把常见的、数量多的动物、植物都列了出来。
目前,采样调查到的水生植物,至少72种,隶属30个科;其中挺水植物最多,有54种。动物方面,仅鱼类就有56种,除了“原住民”野杂鱼等自然繁殖的鱼类,最多的还是每年放养的鱼苗。仅去年冬天,西湖里就投放了近十万尾,以花鲢、白鲢为主,他们吃浮游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另外还零星放了鳊鱼、鲫鱼、青鱼、黄尾密鲴(黄尾巴)等鱼苗,它们主要吃螺蛳、小鱼、小虾。
西湖被杭州市民亲热地叫做“我们自家的湖”,除了白娘子的传说,如果你还能随口报上一串西湖生物知识,那就更加帅爆了。快来看这篇报道吧,你会成为半个“西湖通”!
西湖水生植物
浮叶植物
根可以比挺水植物扎得更深。西湖多见荷花、睡莲、野菱、萍蓬草。根长在底泥里,但叶子完全浮在水面上,或略微高出湖面。除了净化水质,它们还负责西湖的颜值,开出美丽的花。
漂浮植物
比如浮萍、水鳖、满江红,几乎没有根,或者根系就直接漂在湖面上,叶片也完全浮在湖面上,在水面的位置不固定,随波逐流。
漂浮植物不但叶子好看,还可以吸收水里的营养物质,抑制水藻生长。另外还可以减浪和消浪。
挺水植物
比如菖蒲、水葱、再力花、蒲苇、芦苇。根扎在滨岸带的泥里,茎叶是挺出水面的。
沉水植物
它们能吸收水里营养物质,吸附水里脏东西,增加湖水含氧量。生长过程中,沉水植物还会像地毯一样一片片铺开。
像面条的,是苦草;长得像绿色的狐狸尾巴,蓬蓬的,是狐尾藻;经常养在鱼缸里,也叫金鱼藻。
西湖中上层的鱼类
草鱼
它可能是西湖水域管理处最“头疼”的鱼。西湖目前有26块荷区,每年春天花藕刚冒出的小嫩芽,草鱼最爱吃了。
鰟鲏(páng pí)
身子小小的,很活泼,有红有绿,很多人都把它当金鱼一样养在家里。
餐鲦
也叫鲦鱼,很小很小的野杂鱼,喜欢一群群游来游去。
西湖中上层的鱼类
鳙鱼
6-9月比较活跃,容易看到。
翘嘴鲌鱼
细长身子,像柳叶形,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
鳊鱼
鳊鱼主要分三角鲂、团头鲂。西湖里最多的是三角鲂。
鲢鱼
有名的“四大家鱼”之一,西湖里投放的鱼苗里,鲢鱼最多。
生活在底层的鱼
鳜鱼
在西湖的食物链里,它是高级摄食者,鳜鱼吃野杂鱼,野杂鱼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
鲇鱼
它的个头很大, 生命力很旺盛,不管水质好坏,都能活得好好的。
黑鱼
杂食鱼,仔细观察会发现它长了牙齿。
青鱼
爱吃螺蛳,杭州人叫它“螺蛳青”,个头很大,是西湖里最大的鱼。
生活在底层的鱼
鲤鱼
鲤鱼肉比较粗,南方吃得少。
黄鳝
鲫鱼
黄颡(sǎng )鱼
也叫汪刺鱼。它很“精”,到了冬天都沉到西湖底,贴着底趴着。等到5-7月天热了,才慢悠悠游上来。
泥鳅
老底子的泥鳅,西湖里也有。但这两年你看到的都是偷偷放生进西湖的。
西湖底栖动物
贝类
河蚬,杭州人叫“黄蚬儿”。
三角帆蚌,身体潜入泥里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天水温低,它的身子大部分都潜入泥沙中;到了夏天,就大部分露在泥沙外了。
虾
现在西湖清浅的水草丛中常能偶遇这些“驼背佬儿”,采样时发现过我们餐桌上的常客——日本沼虾。
螺
主要有铜锈环棱螺(螺壳厚,一般有一圈圈环棱)和中华圆田螺(也就是我们常吃的螺蛳)。
为了躲避像青鱼这类天敌,螺一般长在水草里。水草既能救命,也是“饭碗”。水草上很多微小生物,都是螺最爱吃的美餐。
日本沙蚕
白天多潜伏,喜欢晚上出来觅食。它是西湖水质好的“证据”之一,因为对生活条件要求高,它只存活在干净的水里。
水丝蚓
也叫水蚯蚓,是“污染指示种”,它越多就说明水越脏,西湖里已经越来越少见到。
蟹
“六月黄”一般农历五月底六月初上市,西湖里也有“六月黄”,不过因为自然繁殖生长,数量并不多。
水蛭
也就是蚂蝗,在西湖里不算多。
摇蚊幼虫
它的幼虫小时候长在泥里,等长大了,才会羽化,飞到陆地上。它们不咬人,春夏秋都很多。
(感谢西湖水域管理处陈琳、姚思鹏、童琳颖提供大力帮助)
看点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