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11时多,百年老店“天外天”菜馆热闹非凡。记者在这里看到,菜馆的装修古朴而简约,大厅可以摆上四五十桌,格局通透,让人没有拘束感。曾经供不应求的素馒头也再现江湖,每个售价才两元。
杭州天外天菜馆有限公司经理沈帼娟告诉记者,茶馆现在主打杭州菜,理念是让老百姓吃得起、吃得放心。现在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店里生意特别好,有时候大厅一张桌子要翻上3次。目前和菜馆有定点联系的旅行团体有40余个,不乏上海、江苏、南京、深圳等地的外地游客光临。平常日子,附近灵隐社区、茅家埠社区等地居民的婚宴聚会也都喜欢来这儿。
“走亲民路线是好事,也是餐饮业发展的趋势。”沈帼娟说,2015年1月刚刚转型开张时,不少旅行团体和普通消费者都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来打听。如今,经过半年多的新品牌打造,菜馆的营业额稳步上升,吸引了很多老“粉丝”。
“西湖会”成为与文化、艺术元素融合的湖畔影社,“菩提精舍”转型为杭州党史馆,“抱青会馆”则变身为杭州国画院美术馆……2015年12月1日,原本是一个寻常日子,却因为位于杭州南山路钱王祠东侧的“西湖101文创会客厅”对外开放而变得特殊。这里是原来的“钱王美庐”会所,在关闭近两年后重新开放。“钱王美庐”的成功转型,也意味着杭州市对30家西湖景区高档经营场所(会所)开展专项整治、分批关停的全部完成。
不再有的疑问
地处绝佳风景黄金地段的西湖景区内,这些昔日的高档经营场所会不会“死灰复燃”?类似的疑问,曾经萦绕在很多市民游客的心头。
不过很快,这些困惑就烟消云散。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修订完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营场所规范管理意见》,从制度层面对景区经营场所经营者作出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的决定,明确禁止在公园内设立为特定群体服务的会所会馆等非公益性场所……密集出台的一项项制度让公众吃下了“定心丸”。
在从事餐饮业20年的沈帼娟看来,西湖边高档经营场所转型的两年多实践至少证明了两件事:一是餐饮业走“群众路线”是正确的选择;二是近两年来狠刹私人会所“吃喝风”的成效非常明显,动不动就上万元金额的发票现在看不到了,大家“看人点菜”拒绝浪费。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高档会所占用了公共资源,却只服务少部分人,这与景区的公益性背道而驰。西湖会所转型顺应了普通百姓的需求,特别是西湖成功申遗后,这种转型更是势在必行。
事实上,不仅是杭州西湖景区,我省各地紧盯“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针对餐费接待费转移规避检查、私车公养、公款吃喝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以培训为名公款旅游等问题,深化专项治理活动。比如,针对公款吃喝向内部食堂转移问题,有的地方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单位内部食堂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立报账审批、用餐标准、收支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大办婚丧喜庆问题,有的地方对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规模、利益回避、礼金礼物收受、车辆使用、报告和公示制度等作出规范。在宁波,全体党员领导干部陆续填写了《党员领导干部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书》,自觉接受监督,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备案;在温州,《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通知》成为铁的纪律: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制度,全市各级机关单位,以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市域范围内从事公务活动,确需在当地就餐的,一律安排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
记者从杭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接下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将继续严守“公益性、大众化、可进入、可消费”的转型底线,抓好日常监管。同时,将结合经营者两年多来的实际经营状况,从满足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出发,结合景区资源优势、服务设施配套和游客消费特点,对30家经营场所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管疏结合,使景区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