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杭区瓶窑镇大观山果园场里,有一个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它是杭州市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对流浪孩子提供救助、保护、教育的庇护场所和专门机构。
昔日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内,每月都有三四十位年龄多在十几岁的青少年在这里来来往往。2010年,来到中心受助的孩子甚至达到670人次,是近10年的最高峰。在2013年后,人数锐减,到2015年,全年受助孩子仅剩73人。
今年截至目前,受助人数只有42人次,目前留在中心的,只有一个没有找到家的智障孩子。
“每年大部分孩子都能回家,短的在这里待两三天,长的一个月,也有两三个孩子回不了家的,最后就安置在中心内,到了18周岁以后转入第一福利院。”中心负责人金利明说。
现在,来中心的流浪未成年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件好事,表示全国对未成年人的保障机制都加强了。”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陈珺说。
“2013年年底,杭州市交通治安分局未成年人看护站从我们这里搬离了,涉案受助的未成年人就锐减了。早些年,街面小偷小摸的未成年人时有发现,但这些年几乎没有了。加上这些年各级民政部门都很重视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构建了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外面流浪的孩子很少了。”中心负责人金利明说。
陈珺介绍,在2013年,民政部启动了一项“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整整持续了三年,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儿童外出流浪乞讨和重复流浪现象。这一次行动多部门联合展开,公安对于组织胁迫未成年人、残疾人流浪乞讨加大了打击力度,街面、社区主动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力度也很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有提高。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使流浪未成年人数量大减。
今后,随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情况的变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功能也将越来越健全。陈珺说:“比如失去临时监护的留守儿童等,将来也会是中心救助保护的对象,中心的设施、设备也会跟随新的变化做相应调整。”
据悉,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迁建项目已列入“十三五”规划内,内部包括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到时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将分为两大区域,在同一个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