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纳管 源头“零直排”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的关键是从源头上截污纳管、雨污分流。
谈及截污纳管工程,开发区建设局(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踌躇满志,如数家珍,他说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为快速锁定和消除污染源,提升河道水质环境,下沙通过管网排查普查、应急处置流程完善、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河道污染源的排查、发现、处置、整治、成果巩固等方面打出了治污组合拳。
举例来说,2号渠西起1号渠、东至高教东渠、全长4500米,河道宽10~20米,途经多个小区、高校及企业,是开发区重要的行洪通道。2014年初,2号渠河道水质为劣五类,水质较差,多个河道口有混排现象。
为了治标治本,下沙委托专业管线及勘测单位对河道沿线排水口、雨水管道进行测绘勘查,形成管网信息系统,同时会同市政管养单位排查明确雨污混排的污染源。共排查出河道排水口39个,混排口14个。
随后,涉及污染源的小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改造。同时加强市政设施管养,建立24小时污水泵站调度中心,合理调解市政污水水位,减少雨污混排现象发生。
为巩固河道治理成果,下沙利用河道保洁单位、专业污染源排查处置队伍、河长的日常巡查等力量彻底解决反复排污问题。
目前2号渠的水质基本维持在3类~4类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清水入城 打通全区“静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发区在河道配水这方面花了大力气,做了大文章。2013年配水量6477万立方米,2014年配水量7044万立方米,2015年配水量约9271万立方米。
在河道配水方式上,开发区对接智慧河道理念,让配水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实现自动控制按片区配水。
开发区为钱塘江水系,与周边海宁、余杭和江干河道不贯通。通过配水,将全区的“静脉”打通,可以增加河道水动态循环,提升水的自身净化能力。
江堤河道中心利用得天独厚的配水条件,按“科学调配、统筹兼顾、讲求效益、能配尽配”的原则,从原来“满灌式”全域配水转为“精准式”局部配水,实现河道配水精准“配送”,高效率改善河道水质。
目前,开发区共有6条配水线路,分别为建成区南部(临江商住片)、建成区中部(工业企业片)、建成区北部(高校商住片)、建成区西部(部队市场区)、北部农业区(乔司农场)和余杭乔司运东片。
智能系统可根据预设情况,对应6种情景模式,如果需要对某个区配水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配水任务,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骑行在临江护塘河畔 刘年 摄
智慧管理 远程监控河道
开发区任何一座水闸,通过手机APP在远端就可以控制,不需要工作人员到闸站去开启或关闭,节约人力物力。
开发区智慧河道管理平台融合当前先进的手机APP、网络等技术,采集水闸实时水位,远程控制闸站,监控现场实景,将数据和图像信息通过有线专网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的方式及时传输到手机端,保证闸站的安全运行。
除此之外,开发区已初步实现对辖区22座雨污水泵站的智能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数字化管理等功能半自动化管理、监测。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监测到远端泵站的一些实时数据和影像情况,就可以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以提供下一步措施的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在试点5座雨水泵站的远程控制、重要道路易积水点的实时监测报警、河道排水口的水流动态监测、自动闸门控制,以及市政设施日常监管的电子化等,利用智慧河道将地下雨污水管网系统管好、用好、保障好。
截污“能手” 拦住阳台废水
阳台水治理一直是截污纳管整治工作的重点,从2014年至今,开发区共投入资金约2000多万元,累计已完成住宅小区41个(开发区住宅小区共66个),涉及住户58068户。
今年开发区计划将剩余的25个小区全面治理完成,成为率先完成住宅小区阳台水治理的城区。
“我们算过一笔账,假如其中一半住户在阳台产生洗衣水等污水,平均每户使用一次洗衣机需消耗用水45升,则每天的截污量为1300吨;假如全部住户产生阳台污水,则每天的截污量达到2600吨,所以阳台水截污非常有必要。”开发区建设局(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说,治水办现已和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做好前期把关,对于今后新建的住宅小区都需要在阳台设置单独的污水管,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破茧化蝶 展望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据初步测算,下沙实施海绵城市的近期建设工程,将涉及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近期投资估算将达13.8亿元!开发区将启动重点区域建设,主要是指中心区、松合、元成、大学城北、沿江、湿地单元的集中片区。建设内容是: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4方面对近期拟实施的海绵项目进行详细安排,包括河湖水系的生态修复、内涝积水的解决、黑臭水体治理、涉水文化景观打造、生态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对各工程按照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工厂仓库、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农田郊区等类型列出项目清单。据预测,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