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随车监控系统 控住工程车闯祸风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1-30 10:15   

三个摄像头,一个管右转,一个管车内,一个管车前

余杭交警启用工程车实时监管半年,死亡事故量下降了39%

监管中心将每天的情况通报到各企业

实时画面传回监管中心

工程车质量大、惯性大、难管理、容易出事故,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探究个中原因,驾驶员的开车习惯是一方面,工程车车身高,形成视觉盲区也是一个方面。

今年年中,杭州市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其中的第十条,就明确规定了工程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车载卫星定位终端和符合规定的转向可视系统”。这一条,正是针对工程车的视觉盲区而制定的。

记者获悉,在今年本市启动“两治一整”以来,余杭区交警成立了“工程车实时监管中心”。通过一套随车监控系统,加上监管中心的严格执法,运行半年以来,已经初见成效。

近两个月的数据显示:辖区内纳入监管的1139辆混凝土搅拌车,被查处3000余起涉及超速、开车打电话等行为。

而同比上一年的数据,截至昨天,今年涉工程车的死亡事故量下降了39%。

车内显示右转影像 工程车盲区不再盲

工程车一旦出事故,往往就是涉死涉伤。而往往许多事故,又与工程车的“右转盲区”有很大的关系。

盲区究竟有多可怕?曾经有人专门找来一辆车头高3.7米(多数工程车的高度)的工程车,做了一个盲区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电动车骑行者距离车头2.1米时,驾驶员完全看不到骑行者;骑行者在工程车车头右侧2米范围内,驾驶员完全看不到骑行者。

“在我们平时处理工程车事故的过程中,撞击位置在右侧的事故是最多的。”余杭交警事故中队的曹军队长告诉记者,“当工程车正在右转,而行人或电动车恰好处于这个盲区的时候,司机根本不会做出反应。”

为了降低工程车盲区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交警部门想了不少办法。譬如,在工程车经常行经的路口,安装一排右转弯警示墩,加大工程车的右转半径,同时一并警示电动车骑行人。

甚至,曾有人给工程车右侧加装了多至七块的反光镜,用来消除盲区。

“这些方法虽有效果,但是并不直观。”曹军告诉记者。而杭州市新修订的《道路安全实施条例》,给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目前,余杭区1139辆混凝土搅拌车,均装上了右转影像监控,“盲区 ”实时画面直接显示在车内的屏幕上。

盲区不再盲,驾驶员在进行“高危”的右转弯时,也能直接观察到车外的情况了。

行为习惯 管好驾驶员是核心

余杭交警的“工程车实时监管中心”,最大亮点就是视频影像实时传输。如上述“右转影像”监控摄像头,通过4G信号,能全天候在监管中心的大屏上查看到。

“我们认为,工程车作为一种特殊车辆,驾驶员的行为习惯应该被要求的更为严格。”曹军介绍。为此,纳入监管体系的工程车,除了“右转影像”监控摄像头,还额外加装了驾驶室内监控和车前影像(行车记录),三个摄像头组成了一套工程车实时监控系统。

看一组数据,就能明白这套系统的功用了:近2个月来,已查处了1456起 “不良驾驶习惯”,譬如遇黄灯不减速、实线变道、开车打电话等。

通过实时监控,这些可能诱发事故的行为,都将受到监管中心后台的严格巡查。

记者了解到,余杭交警的“工程车实时监管中心 ”,还受到了工程企业与工程车行业协会的支持。“工程车一旦出现事故,相关企业是要背负主体责任的。”曹军告诉记者,“企业也一直想通过有效的监管,降低工程车的事故率。现在,监管中心实现了企业的想法。”

除了实时影像,纳入监管的工程车的启动、熄火、行驶速度等数据,也都能实时传输到监管中心。

“涉及交通违法的,由交警部门做出处理。涉及违反行业准则的,则由企业和自律协会进行处理。”曹军告诉记者。

采访结束前,记者看到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位司机正在行驶过程中拨打电话。几分钟后,司机就收到了交警和企业的警示信息。

记者获悉,今后,余杭区将会把全区3000多辆工程车全都纳入该监管平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蔡怀光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工程车质量大、惯性大、难管理、容易出事故,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探究个中原因,驾驶员的开车习惯是一方面,工程车车身高,形成视觉盲区也是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