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深潭口上船码头
西溪湿地
紧盯水质,狠抓清河清淤项目。一是全面开展全区河道问题排查治理。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河道、水域全面排查,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及整治计划, 5月份以来,全区对所有河道开展污染源拉网式排查行动,对所涉直排口及污染源,按照河道流经区域,分别实施主城片区、三墩片区、蒋村留下文新片区、之江片区等分片治理模式,对发现的48个直排口和239个间歇性排污口进行了“逐一登记、一点一策、灭口销号”。二是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河湖库塘清淤是省市年度考核重中之重,年初,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投入资金5331多万元清淤99万立方米,目前,全区已完成清淤量为78.698万立方米,重点推进并完成了西溪湿地主航道清淤、古荡湾河清淤,超额完成省市66万立方米计划清淤量。三是全面实施全区河道引配水工程。全力抓好34个“引配水”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9个,现已完成15个,其余14个项目确保在年底前完成,5个跨年度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
上下齐力,引得清水入城
上下齐力,引“清水”。为确保G20杭州峰会重点工程“东穆坞沉砂池”项目如期完工实现“清水入城”,在市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湖区在5月初确定启动项目建设计划,通过反复论证和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期方式、近期变化”推进东穆坞溪工程,并采取超常规方法和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实验到投入使用,确保了峰会前对西溪湿地水域进行全面引配水,极大地提高了湿地水质感官度,从而实现今年夏天西溪湿地水质理化指标基本稳定在Ⅱ类标准,水域环境质量是历年来最高的一个夏天。同时,根据峰会前多晴天少雨水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全区河道引配水需求和17条重点保障河道水质,西湖区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加大配水频次,拉长时段,抢抓钱塘江潮汛引水,确保了全区河道未发生一起蓝藻暴发和污花泛起等水体突发事件。
生态治理,优“环境”。围绕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环境,优化推进河岸绿化、游步道、亲水平台、安全设施等综合改造提升。通过污水处理、种植水生植物、设置喷泉曝气、抛洒微生物菌剂、河床地理硬化等措施,全面完成蒋村港、枫树湾港、十字港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苏嘉河、东环河等12条生态河道治理,全力打造全区河道整治特色亮点,全力打造出西湖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新样板。
联动保障,有“落实”。围绕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全区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坚持“河长巡查发现、保洁监管发现、社会监督发现”三类监管主体,全面形成了水环境保障全域覆盖、全员覆盖、全时段覆盖的监管处置网络。并设立了5个应急小组和16支应急小分队,通过编制11个保障方案和预案演练,对全区辖区河道出现污水直排河道、水质突然出现异常、河道保洁不到位等现象和问题,严格落实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做到了及时介入、果断处置、整改有效。按照省、市保障工作要求,峰会期间严格做到重点河道一日三查,8月24日启动“会期保障”至9月6日结束,共出动各级河长、河道保洁员、志愿者等巡查人员1322人次,劝阻沿河洗衣、垂钓人员78名,发现并快速整改涉水保洁和隐患问题152起,切实保障了峰会期间全区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
责任强化,纵深推进河长制
狠抓“河长制”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河长”作用发挥,多次对“河长制”工作落实作出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区性各级河长集中巡查河道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区级河长、镇街河长、村社河长、河道警长和保洁员“五位一体”管理,建立并实施了《全区河道分级管理机制》,将全区141条河道分成区本级、镇街、村社“三级”实施管理,全面更新了各级河长“公示牌”信息,进一步落实河长职责,做到河长包干河道善于发现问题,将问题解决在群众投诉前、媒体曝光前。
强化“河长制”考核监督。以全面深化“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督查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制定出台了《镇街级河长量化考核办法》和《“清三河”反弹问题问责机制》,把河道日常养护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精准考核;对年内多次月考排名末位的单位,按规定实施问责,切实加强对治水项目的监督检查。
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区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各镇街成立专业巡查队伍,通过量化考核,全面强化河道巡查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五水共治”,7月中旬西湖区以各镇街为载体,成立了11支民间护河队、两支青少年护河先锋队,聘任了140名志愿者和热心市民担任民间河长,举办了两次全区河长培训,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民间河长日常巡查水环境信息共享,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问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西湖区将立足“五水共治”“十三五”规划,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情实际,向短板聚焦,以治污水为重点,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翻篇归零,砥砺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