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大脑”
计算机拥有人一样的智能
IBM全球副总裁陈黎明发布了一个类脑计算机——IBM Watson,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40亿个神经突触(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而它的耗电只有2.5瓦。
未来,它或许可以应用到远程医疗领域,为老少边穷的医院提供技术支撑。
陈黎明说,试想一下,计算机可以看得懂所有的化验报告,看得懂所有的医学图像,核磁共振片、MIT片,可以看得懂基因图谱。这样一来,各个地方的医院都可以获得等同于三甲医院的服务。
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发布的是百度大脑。它由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超大规模的计算,一个是先进的算法,另外一个是海量的大数据。
百度大脑会有很多功能,包括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及用户画像。语音技术已达到97%准确率,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都在全球领先。
而且,这些技术并不仅仅在实验室阶段,它们已经用到了百度各个产品里面,包括VR、AR、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及18辆已经面世的百度无人车上。
张亚勤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在未来20年、30年,会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商业机遇。
另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凝晖发布的“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比我们平常用到的个人电脑或手机里的处理器快100倍。他说,让计算机具有像人一样的智能,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目前在语音识别和视频识别领域里,它的识别精度已经超越人类。
5G网络
将人、机器、万事、万物全部连接
在发布会上,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朴庸仁介绍了三星复合生物信号处理器。它采用45纳米的特殊半导体工艺制作而成,内嵌快闪存储器。
它的厚度仅有0.4mm,把它安置到人体身上,可以监测5种生物信号,并且转化成数据。
如果将这个处理器安装到智能手环或智能手机中,就可以监测心率变化、身体成分、情绪变化、呼吸异常、体表温度等等,从而准确了解人体健康状态,让医疗方法更为便利且低廉。
患者只需戴上穿戴设备,收集生物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云端,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处理后将结果传送给医生,根据结果,医生就能进行诊断,回复给患者。也就是说,患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随时随地享受医疗服务。
美国高通公司全球技术副总裁李维兴介绍了下一代5G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平台,每10年左右你都会看到一个飞跃,新一代网络及设备的性能都比前一代有明显提升。如果3G、4G是把人与人相连,5G就是将万物互联。从而让网络变得超低时延,拥有更高可靠性。
自动驾驶的车辆、路上的信号灯、移动VR头盔、无人机……以上谈到的一切未来新技术,都需要更快的网络来搭载。高通认为,5G将带来巨大颠覆。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