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美丽之洲 治水新篇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1-16 08:21   

东苕溪(西险大塘)

 

    治水写就田园诗:藕香满汀州 淤泥变花海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描述的是余杭东部平原的美景;“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书写的是余杭西部山区的风貌。复杂的地理环境,给了余杭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却给全面治水出了道复杂的考题。

    苕溪、运河、上塘河三大水系贯穿而过;河塘水漾,溪流沟渠小微水体,密布余杭大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向山区平原,点多面广。难题怎么破?余杭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人人治水。如今的余杭,既有山水画,又有田园诗,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回到了百姓的身边。

    余杭结合本地实际,建管并重,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向前发展。

    仁和街道普宁村以牡丹花闻名,村内环境宜人。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这个位于平原水乡的美丽乡村变得更加清丽。这全靠了普宁村内的两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进口净化槽”和“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反应器”。这两个污水处理终端,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可以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如今村里的牡丹花更娇艳。

    普宁村是全区完成污水治理的141个村社的缩影。余杭区根据各村各区域具体情况科学设计,选择合理方案。如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村庄、河道重要监测断面周边村庄以及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主要采取截污纳管进厂处理模式。平原地区不能纳管区域、山区或半山区人口集中区域主要采取集中式处理模式;对布局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采取分散式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为余杭美丽乡村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余杭着力解决平原地区养殖面源污染,促进生态农业转型。清退污染严重的黑鱼养殖场,重现了荷塘月色。作为浙江最大的黑鱼集中养殖区域之一,余杭运河街道的排污量惊人。黑鱼养殖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高密度放养、高强度冰鲜鱼投喂的养殖模式,以及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排,加剧了周边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环境。

    2015年,运河街道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194家黑鱼养殖场的腾空清塘签约,整治面积达2104亩。今年1月,运河街道在京杭运河沿线建设千亩荷塘基地,打造种植、服务、加工、销售的“一站式”经营路线。接下来,这片“千亩荷塘”将与大运河、余杭水乡文化相结合,融入乡村旅游元素。除了摇曳生姿的荷塘美景,这里将呈现水乡的历史底蕴以及乡村旅游的蓬勃生机。

    余杭巧用淤泥,在径山脚下培育千亩花海,成为了刷屏的网红景点。千亩花海三面环山,园内种植了马鞭草、向日葵、香莲花、波斯菊、美女樱、千日红、醉蝶花、荷花等多个品种。花海达到与远处群山环环相连、层层推进,绵延的缓坡近处与水系、花系衔接,远处与周边的群山遥相呼应、两两相望。站在缓坡之上,花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尽收眼底。

    游客们纳闷,山区的耕作层这么薄,怎么能营造出这么美的花海呢?原来,当地将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进行处理后运到这里增加覆土厚度,变废为宝成了培育鲜花的营养基质。这种淤泥分类处置有效利用的方法已经在余杭得到推广。结合产业转型,符合农用标准的河道淤泥广泛就近运用于农业生产,一方面节约了淤泥处置成本,另一方面为区域农业生产循环、可持续发展拓出了新的路子。

    治水治出网红景点,靠的是余杭治水办充分运用全媒体宣传载体,集聚民智民意,发动全民参与,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导向,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宣传工作。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多角度聚焦余杭的治水转型。同时,当地利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运用媒介传播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不间断宣传,提高了群众对“五水共治”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率。

    在重要节点日期,你总能看到余杭全民参与“五水共治”的情形。广场上“五水共治”为民服务活动热火朝天,各种印有“五水共治”LOGO的宣传品使得治水理念深入人心;全区小学中开展的“童心助力‘五水共治’”主题征文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使“五水共治”走进千家万户;“治水先锋”讲述身边治水人的治水故事,有眼泪有欢笑,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此外,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最美河道”评选活动,“上善治水 秀润余杭”主题宣传片的滚动播放,以及在市民聚集场所设置精美的宣传海报和易拉宝,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余杭百姓亲切感受到了治水的成效。

    山区、平原小微水体长效管理是“五水共治”迈向纵深所面临的难题,余杭全民参与,巧用网格化治理收效明显。小微水体量大面广,水体流动性差,清了又污,污了只能再清。为此,余杭区创新管理方法,采用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为载体,建立“小微水体”整治一张网,以镇街、村、村民小组三级网格联动管理,努力做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同时,充分发挥“巾帼护河志愿者”“五水共治青年突击队”“护河巡河职工先锋队”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河道巡查、义务清洁,聚焦小微水体整治等活动,凝结治水民心和信心。

    目前,余杭各镇街正推广编制“一村一清单”的水系治理网格,并在每个“小微水体”网格内标明小组数和户数,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网格专管员通过“村规民约”、自查自纠等方式,调动网格内群众积极性。同时,各网格探索实行将周边“小微水体”划定为“门前三包”范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 萍 施力维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