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1-15 10:08   

龙山河清淤

治理后的中河一景

    智慧管理,创新落实机制

    今年,上城区在落实完成各项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广纳群策、汇集民智,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共同促进水域管理,纵深推进“河长制”,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整体提升做好坚实保障。一是首推渠长制,强化精细管理。小沟小渠整治工作是上城区今年治水工作的重点之一,上半年上城区完成辖域所有沟渠池塘清理工作。今年5月,区治水办与《杭州日报》联合策划“寻找身边的渠长”系列专题活动,招募“民间渠长”,使关心、关注“五水共治”的居民百姓真正参与到治水中来,生动记录了上城区基层一线治水工作情况;5月18日,《浙江日报》也刊登了《杭州上城区将治水向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小小“渠长”,守护水系毛细血管》一文,全面报道上城区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在全省起到推广示范作用。二是创新河长制,深化长效管理。今年,上城区进一步完善落实“河长制”各项制度,创新“3×3”巡河模式,建立包含小微水体(渠长)、古井水源(井长)等上城特色的全方位全覆盖全民众巡河体系,即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带头巡,河道警长、民间河长、民间井长共参与,社区党员、护河队员、行政执法队员齐上阵的巡河模式。督查“河长”职责,完善《上城区深化“河长制”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对“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全面督查,内容包括各级河长(包括警长)配备到位情况;各级河长公示牌信息规范化、完整性,更新及时性;举报受理电话是否通畅;“河长制”信息化系统(APP)信息更新情况、河长签到、巡河情况等,一并纳入上城区“五水共治”暨“河长制”长效管理考核工作中,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科技治水,强化智慧管理。上城区依托“365平台”、智慧城管等科技平台,实时汇总“五水共治”各项信息,率先推行使用新型“电子河长公示牌”。电子公示牌整合彩色LED显示技术、3G网络、物联网信息推送技术及微信互动,向公众展示河道情况、河长信息、治理方案、治理时间表以及宣传标语等内容,提高居民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全面升级智能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河道杂物及各类不文明行为。利用井盖管理无线覆盖网格及RFID物联网技术第一时间监测污水满溢、预测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同时,继续追加安装电子标签,全面构建依法治水立体监管网络,电子标签的实时报警第一时间遏制了晴天排污现象。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将上城区“五水共治”工作推向了智慧化管理的新高度。四是开展排水管网大排查,对全区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大数据库,共计安装完成150个智能监控系统,查明源头,为工程改善提供依据。同时,建立“一口一档一专人”机制,由属地街道派专人负责每日巡查监管,便于全面掌握情况,追根溯源,实现所有226个河道排放口“零直排”,使上城区于2015年9月率全市之先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为杭州市首个“零直排”区。

    全民参与,提升群众满意度

    上城区作为杭州的中心老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要求普遍较高,上城区一直以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夯实民间力量基础,力求治水实效,让群众满意。一是齐聚民心,提升群众满意度。近期省市正在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上城区治水办也是千方百计,多方发动,组织所有街道设计并发放入户调查问卷,并集中印发了60000份《致上城区居民群众的一封信》和“五水共治”宣传手册一同发到老百姓手中,让群众更加知晓、参与、支持上城区的“五水共治”工作,这项举措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在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二是汇集民力,提高群众参与度。2016年全年,上城区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大型宣传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形式包含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培训讲座、志愿服务、巡河毅行、教育科普、法制宣传等。作为全市民间护水模范的“紫阳群众”已经逐渐变成了上城区治水护水的一支“正规军”,南星街道还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利用社区低碳生活馆和“五水共治”实验室开展中小学生宣传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此外,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流淌的故事——来自浙江‘五水共治’的报告”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上城区一篇“外行也能管治水”的报告文学也入选其中,提升治水文学内涵和群众阅读面。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