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冲刺全年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1-14 08:02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场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杭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这一城秀水,是自古传承的珍贵遗产,也是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信。护好杭州的一城秀水,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杭州市以志在必得的坚定信念、坚不可摧的坚韧决心、踏石留印的坚实举措,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五水共治”。通过“清三河”、“污水零直排”、河湖库塘清污(淤)、小微水体整治、深化“河长制”落实等统筹并进,治水各项工作有序推开。

    这座马可·波罗笔下“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正以崭新的姿态,日趋改善的水环境质量,冲刺全年红。

    首抓“三河”重点,领跑完成任务

    “清三河”任务超额完成。2013年12月,“五水共治”动员大会后,杭州市率先拉开垃圾河歼灭战,通过实施清河底淤泥、清河面漂浮物、清水中障碍物、清河岸沿线垃圾等措施综合治理。全市投入超过11亿元资金,至2014年7月,整治完成垃圾河71条459.8公里,全市范围基本消灭垃圾河。在消灭垃圾河的同时,至2014年底,完成193条665.2公里的黑臭河治理,超过省下达180公里任务数的3倍多。截至2015年10月底,完成了全市剩下的84条136.75公里黑臭河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清三河”整治。

    创新实施河道水质三色预警。从2015年5月起,每月对已整治“三河”进行“回头看”和水质监测,根据结果发出“红、黄、橙”三色预警,明确整改要求,并将预警通报至属地及河长。截至2016年9月份,一共发出红色预警82条(次)、黄色预警219条(次)、橙色预警141条(次)。根据三色预警月度通报情况,对同一条河道年度红、黄色预警累计两次以上的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开展区级约谈,对红、黄色预警累计三次以上的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开展市级约谈。

    查找短板,补齐“清三河”漏缺。组织各地对2014~2015年已完成整治的垃圾河、黑臭河开展全面排查,查找短板,制定补短板措施。全市共排查出各类短板330项,明确了补短板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至2016年8月基本完成补短板措施。

    开展“清三河”反弹隐患拉网排查。组织开展了三轮大规模“清三河”拉网排查,历时5个月,合计发现问题2256个,并坚持立查立改,实施挂号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围绕峰会圆心,保障水环境质量

    建立多层面全方位水环境保障方案。全市共编制重点水体环境保障方案26个,并制定96条重点管控河道(水体)一河一策。制定涉水应急预案28个,开展相关演练。健全“一网三库”应急体系,完善人员网络、应急物资库、应急预案库、应急专家库等基础建设,实施清单化管理。制定印发《G20峰会杭州市环境质量保障运行手册》,明确30项任务管控清单。

    强化水环境管控。对全市1845条河道加强预警监测,全面掌握河道水质变化情况,峰会期间对96条重点河道(水体)每日开展水质监测,严密监控水质。重点河道实施全天候保洁巡查,实现保洁全覆盖、巡查无死角。峰会期间全市共出动保洁巡查人员18.2万人次,对全市3233条河道及所有18452个小微水体进行保洁巡查,巡查河道7.06万条次,发现问题1603个,均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水环境督查执法。市治水办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组织23个督查组,每天开展水环境保障督查,督促落实水环境保障措施。峰会期间共出动人员1.08万人次,检查河道2553条,发现问题294处,发出督办函41份,问题整改率100%。开展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4月25日~9月6日,杭州市“百日环保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52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892件,罚款3971.8万元。其中,实施按日计罚5件、停产限产93件、查封扣押88件,移交公安部门43件,有效地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

护航G20

三堡排涝工程

治理后的东河一景

    狠控污染源头,铺开治污工程

    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治水之要,首在截污;截污之要,在截之务尽。在拱墅等区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以来杭州市全面推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一方面,广泛发动,全面摸清排污口底数;另一方面,力量下沉,充分发挥属地作用。各地多措并举,科学施策,通过应截尽截、以拆代截、就地处理等方式,不断升级“零直排”整治方案,优化提升截污方式,截至目前完成排污口整治9100余个,仅城区就新增截污量20万吨每天,是治水前5年的总和。同时,组织查找“零直排区”建设短板,部署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大市政配套、清水入城等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零直排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零直排区”建设升级版。

    狠抓治污工程建设。“五水共治”以来,全市完成新增污水管网752.8公里,占三年任务的136.6%。完成全市152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16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789个50头以上(生猪和牛)养殖场完成治理验收、关停6847家治污设施不合格的养殖场。完成近1000公里的农村河道整治,占三年总任务的133%。

    关停转迁落后产能。富阳造纸从治水前的237家关转到85家,吨纸耗水由过去20余吨降到8吨。萧山印染吨布耗水下降25%。

    落实责任到人,深化推广河长制

    抓好工作落实,绝不让河长制成为一纸空文。目前全市共有河长4121名,其中区级河长341名,乡镇级河长1499名,村级河长2281名。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推进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河长制定年度治理计划。开展河长公示牌更新,完成更新1466块,新增801块。8个区县市建立河长巡河固定活动日,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基层固定走亲日、七一环境大整治活动等,引导党员、民间河长、护河自愿者等积极参与。各地共开展“河长固定活动日”十余次,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其中党员近2000人。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杭州市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名录,完成入河排污(水)口标识牌设立及更新共27906块,设立电子公示牌5块。编印了《杭州市河长考核办法、问责办法汇编》,全市16个区、县(市)、管委会分别制定了辖区的河长考核办法、问责办法,进一步明确河长履职要求、明确了责任归属。加大河长履职考核和奖惩,在全市范围内通报35人,约谈51人,问责19人,提拔重用8名。开展年度优秀基层河长(警长)评选,通报表彰3名省级优秀河长、43名市级优秀基层河长(警长)。

    推动网络问政,创新互联网社会共治模式。依托“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及“杭州河道水质APP”,积极全面升级集信息公开、公众互动、社会评价、河长办公、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水环境社会共治新模式。继续推进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的信息全公开、河长信息全公开、水质监测全公开。平台总浏览量74万次,发布水质数据20万余条,新闻动态1000余条,每日一问170余条。全市河长签到率在95%以上、巡查上传率在85%以上,处理投诉满意率达99%。其中“问题一键直达河长”的模式,在4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并作为我省学习贯彻落实关于信息化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典型,在5月8日的浙江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已经在广州市等城市进行推广,杭州市还借鉴推出了“路长制”“站长制”。

    汇聚社会力量,推进“政、企、民”大联动。除政府部门合力治水外,还有800多名民间河长、5000多名巡河志愿者、5800多名河道保洁信息员共同参与治水。召开全市“政、企、民”联动工作推进会等,在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教育局等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动党员、共青团、志愿者、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治水。淳安邀请县级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中青班学员等力量,对河长制、小微水体、农村治污、清洁乡村、排污口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检查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千岛湖保护工作;临安组织义务护河队59次活动,制定了《临安市推行“民间河长”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规范民间河长的工作职责和管理;组建巡河治河工作团队(组团联村),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协助乡镇河长做好巡河日常工作,组团联村成员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到巡河中来;江干组织500多名网络员参与巡河,推出“一日河长”等活动;下沙推出“寻访老河工”等活动,成立全省首个绿色联盟,汇聚企业力量,助力河长制工作。

    延伸管理责任,落实小微水体责任制。针对在工作中暴露的小沟、小渠和小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杭州市印发文件,将河长制工作进行细化,将河长责任延伸到辖区全部水体。在对全市小微型水体开展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摸清了全市小沟小渠小溪的分布、数量和水体情况,并全面落实小微型水体的主体责任,绘制出全市小微水体的一村(社)一张分布图,对1857个行政村的8694条小沟渠、9766个小池塘建立责任制。列入整治计划的1145条小沟渠,1031个池塘均已完成整治任务。其中临安打造村中池塘整治样板点39处。

    咬住河湖清淤,全面减少内源污染

    将清污(淤)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日程。一是组织制定计划。认真传达学习省治水办《关于全面开展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的通知》〔2016〕7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牵头召集市府办、市城管委、市财政局、市林水局、市港航局等部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提出杭州市贯彻落实清污(淤)工作的初步方案计划,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并联合市林水局、市城管委印发了《关于抓紧做好河湖污(淤)泥调查及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杭治水办〔2016〕15号)。二是学习先进经验。专程赴绍兴、嘉兴学习考察,借鉴各地经验,加快推进污泥处置中心建设,妥善处置清挖出的污(淤)泥。三是强势推进清淤。各地先后召开了清污(淤)工作动员会,层层发动、自我加压,加快推进河湖清淤工作。于2016年3月17日和5月31日两次召开全市河湖清污(淤)工作推进会。优先实施G20峰会主场馆周边河道,近几年被纳入“黑河、臭河”名录的河道,工业园区周边河道、集镇及人口密集区河道、严重影响行洪排涝骨干河道,以及浦阳江流域萧山境内河湖库塘等四类区域内的清淤项目。因地制宜处置淤泥,重视淤泥检测重要性,加大检测力度。目前,全市检测河湖库塘清淤157个点,全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专业检测,确保河湖库塘清淤(污)工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淤泥堆场建设,实施淤泥固化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多种清淤和淤泥利用模式,解决清淤后淤泥处置这一大难题,其中有五种模式颇见成效:1.下城区的“留置管道”模式,在河道留置永久淤泥运输管道,为老城区实现定期河道疏浚提供路径;2.萧山区的“淤泥干化造地模式”,其干化中心为全省领先,达2400亩,且可消纳利用建筑垃圾;3.余杭区的“淤泥藕塘就地利用”模式,造就千亩荷塘和千亩花海,推动了产业转型;4.富阳的“协同焚烧”模式,淤泥焚烧发电,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5.淳安、临安、建德、桐庐等地淤泥“回归山林”模式。四是工作成效显著。拟定杭州市河湖库塘清污(淤)资金补助政策,市本级安排清淤补助资金5000万元。全市投入清淤资金8.66亿元,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463万立方米,占计划1000万立方米的146%,排名在全省前列,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快改善。

    治水唤回了清波秀水,也治出了群众交口称赞的好口碑。今年1~8月份,全市47个市控以上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7.2%,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全市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84.2%,较去年同期上升26.3个百分点;钱塘江11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成为全省首条全流域III类水质的重要水体。峰会期间,峰会场馆附近河道水质清澈见底,透明度最高达2.9米;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水体透明度最高分别达2.0米、1.8米、1.63米;城市内河水质普遍改善1~2个类别。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