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助和“管住”精神障碍患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1-09 08:03   

观点

“鞋垫奶奶”被打一事,又促发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这一老话题。

虽然杭州正在通过立法保障、工疗服务等办法,帮助患者。但这些努力,远不能感受到一个有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无助和绝望,也不能解决受害者的悲痛与愤怒。

本周一,快报“市民观察团”招募社会管理领域观察员”,观察题目“如何帮助和‘管住’精神障碍患者”。

两天来,二十多位热心市民报名,有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难点;也有家有患者的市民,讲述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

市民王云(化名):

64岁的王云(化名)看到“鞋垫奶奶”被打的消息,一个人闷坐了很久。她鼓起勇气,给我们打来电话,讲述了她和老公35年来的故事——

我和丈夫在辽宁插队时认识,后来两人在大兴安岭做了采油工。丈夫很聪明,上过工农兵大学,只是心气有点高,1981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最严重时,跳楼,五六个人都拉不住。一次从三楼往下跳,双手和双脚粉碎性骨折。还经常给外国元首写信,为此还惊动了外交部,最后查下来,才发现他有精神疾病。最苦的是儿子出生头几年,一个人里里外外,自己也差点要“疯”了。

照顾他35年,我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

精神障碍患者也有“文”“武”之分,“文”的就像我丈夫,不打人、不摔东西,看谁不顺眼,就上去吐一口痰,骂两句。“武”的就比较危险,会伤人。

管住“文”的患者,我的经验是让他有一个怕的人!我丈夫在家怕我,在医院怕医生护士,他们说句话通常很管用。但是千万千万注意,说他们时要温和,不能触及他灵魂深处的伤疤,千万不能刺激他。

“鞋垫奶奶”被打后,很多人都在说家人没有管好精神障碍患者,其实患者家人,承担的压力更大。

我老公发病后,我班也不敢上,只能在家守着他,一个人毁了一个家,不怕你笑话,到现在,我们还是挤在亲戚家,连个完整的自己的家都没有。

我想提条建议:希望多建几家专业的精神疾病护理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和省立同德医院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但床位太少了。

杭州市精神卫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徐鸥

我想说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个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状态,大部分时间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可能锁在家里。而他们发病,又是间歇性的,不受时间和地点控制,很难预测。

二是专科医生紧缺。目前杭州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3.5万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而专业精神科医生,专业的精神疾病方面医生只有200人左右(第七人民医院127人、浙医一院12人、浙医二院13人、市一医院10人、新华医院8人,浙江医院、省中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各5人等)。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不想一辈子和精神疾病患者打交道,都很排斥这个专业。

三是家属的抗拒。疾病也是隐私,很多人是不希望被知道的。有的时候精神病防治管理医生上门随访,常常进不了家门。

其实“管理”好精神障碍患者,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

澳大利亚1986年开始建立了一套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系统,相对来说还算成功,后来在世界范围推广。它是围绕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个案管理团队,团队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工作者、护士、家属/看护人、警察、职业培训师、病人俱乐部、社会工作者(残联、民政)等10个方面服务人员,分别从专业角度对病人提供专业服务,以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国内来看,目前倡导的是多方联动的“综合管理”方法。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向社区和民警报告情况;社区经常上门随访,及时了解病人状况和家庭在护理方面存在的困难,提供相应的协助;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等级定期随访,上门复查复核、诊断,帮助他们到工疗站进行康复治疗;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专业诊断,评估病情。

目前在杭州,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及以上,就需要定期向民警报告患者状况,随访时需要邀请民警跟随;转诊护送时,也需要民警全程参与。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