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芊”真的好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0-16 09:59   

方言是一座城市地方文化的载体和语言艺术的宝藏。做一档杭州方言类节目一直是我们的心愿。

为什么?

此前,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杭州省府路小学教一年级新生的华汗青老师在班里摸底发现,全班40个孩子中,会说地道杭州话的,只有一两个。近年来,杭城一些学校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省府路小学、笕桥小学、饮马井巷小学、春芽实验学校等,陆续开设了杭州话课程。

不说新杭州人,就说老杭州人家庭,小孩都从小学说普通话。去幼儿园听一听,小伢儿一溜儿说着流利的普通话。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也担心,杭州方言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文化融合中,地方的方言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应该得到怎样的保护,才能让它不会真的成了“遗产”?

什么是《李志摩有读》?

带着上述思考,杭州日报杭+团队推出了一档杭州话脱口秀节目——《李志摩有读》。

《李志摩有读》以用杭州话读小说、读诗、读散文,甚至读网友的帖子为主要内容。读只是一种形式,讲的是杭州话的文化特色。

节目中,我们会对特别能代表杭州方言文化特色的字(词)进行趣味解读,包括字(词)的由来、其中蕴含的杭州文化、使用场景等。我们的解读将尽可能做到个性、通俗,如果存在偏差,欢迎大家指正。

《李志摩有读》一周一期,每周四在杭州日报官方微信发布,扫描本版上方二维码也可直接观看。

你这么“芊”真的好吗?

南宋迁都杭州,带来当时的官话——汴梁话,这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宋代北方话色彩。久而久之,杭州话成为完全区别于周边地区的独特方言,更接近于现在的普通话。不过,杭州话中的个别字和普通话中的意思大相径庭,比如“芊”。

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全诗以一个在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为意象,“冷漠,凄清,又惆怅”。抛开诗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现实的眼光看这个姑娘,不少杭州人会这样形容她——噶“芊”的,故作惆怅嘛。

“芊”在杭州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字,男女通用。什么语境下可以用这个字?小板凳端好,笔记做好,《李志摩有读》来啦!

说到用“芊”来形容女性,先得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杭州有一位知名摄影师滚叔,他喜欢去西湖边拍美女。未出名之前,滚叔是在西湖边“默默地”拍美女,没人在意他。但滚叔街拍美女拍出名气后,西湖边突然多了一些打扮得十分扎眼的女性。这些女性中,有这么一小撮人就是专门打扮得美美的,在西湖边晃荡,等着滚叔的镜头对准她们。这样的行为,杭州人会称之为“芊”。

如果你还不能领悟“芊”的精髓,现场教学来了。

情景一:

一对情侣约会,到了午饭时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男生问:“中午吃火锅去?”女生说:“我不要吃!”

男生再建议:“那吃日料去?”女生说:“我不要吃!”

男生很有耐心,再建议:“吃自助餐去?”女生说:“我不要吃!”

“你到底要吃什么啊?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芊’啊!”男生忍不住抱怨。

这个语境中的“芊”是形容女生矫情、忸怩、难伺候。

说女性“芊”,有时是一种抱怨,但大家多数表示能理解。但有很多男人也“芊”:出门前一定要照上一阵子镜子、买来的新衣服一定要立刻穿上、做发型的次数比女生还多、买了一块名表老看时间、买了苹果7立刻秀新耳机……这都是“芊”的中期“患者”表现,“晚期”患者的症状要严重得多。

情景二:

上班时间,大家都站在电梯口等电梯。

远远走来一位男生,人未到,香水味先来,浓郁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打喷嚏。

再仔细看,他还养了一头长发。和大家打招呼时,他翘起兰花指,声音变细,努力发嗲。

此时,杭州人的心里就会冒出一个字“芊”。这个语境中“芊”是形容男生“娘”。

好了,如果最近你的杭州朋友跟你说“你这个人太‘芊’了”,你最好回忆一下,自己最近干了什么,是不是自己的画风有点跑偏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 曾瑞阳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