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安装“城市大脑”
用人工智能治理城市
昨天的云栖大会,有两项“重磅发布”,其中一个,就是给杭州装“城市大脑”。
什么是“城市大脑”?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是这样解释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和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明明都在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合作”过。而数据大脑,就是把杭州5万个交通摄像头当“眼睛”,采集车流数据,智能调控红绿灯。
好比一个十字路口,南北方向车子很多很堵,而东西向车子很少,那城市大脑就会即时“调配”,把南北向的绿灯时间延长,这样就可以缓解南北向的堵车。
这种“聪明的红绿灯”,9月已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
昨天,在云栖大会上的阿里云展台,我看到一块“城市大脑”屏,上面清楚显示了萧山的市心中路-市心北路-建设一路的路口拥堵分析。
以昨天早高峰为例。按照摄像头的信息,北向出口流量354辆、南向出口1828辆;东向出口934辆、西向出口748辆。
南北向的车流量,明显要比东西向多。工作人员说,这种时候,城市大脑就会“调配”延长南北向的绿灯时间,缩短东西向的绿灯。
数据显示,有了城市大脑后,这一带的交通效率平均提高了3%-5%,最快的甚至有11%。
不只是调配红绿灯,它还可以算出更“聪明”的交通方案,比如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公交车辆和线路如何调度更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等等。
这种像“交警”一样的工作,城市大脑是怎么做到的?
简单来说,是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最终进化成能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交通拥堵,只是杭州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关。目前,富士康的大数据团队,正在研究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智能调度算法,不久也将输入到城市大脑中。
IEEE院士、阿里云机器视觉科学家华先胜说,城市大脑是全球唯一能够对全城视频进行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
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国家天文台结盟阿里云
昨天的另一个重磅发布,是阿里云宣布,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成立“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把阿里云在人工智能、超大规模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用到天体物理研究上。
我到浙江工作超过100天了,记得刚来时,同事就告诉我:今年下半年的浙江,除了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还有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下个月在乌镇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个就是今天的云栖大会。我觉得,三个会议的共同点是,创新活力、开放包容、联动世界、关乎未来。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勇当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这既是我对当下浙江经济转型的一种态度,也是对在座各位的一种祝愿。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三点想法——
1.“云上浙江”“数据强省”不是概念、不是口号,而是浙江已经选择的一条有效的转型路径。
我越来越相信,当今世界,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核心能力。甚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将创造下一代创新体系、下一代制造业和下一代社会治理结构。
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发展提醒我们,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浙江要谋划自己的大数据时代。近年来,我们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列为七大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之首,加快推进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
一路走来,时间不长,但成果不小:信息经济成为经济新引擎,智慧城市惠民生,开放共享政府数据提升治理能力。可以说,互联网是浙江经济的新基因和社会治理的新手段,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信息经济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动能。
2.大数据时代,中心城市的势能在转换,浙江有信心、有理由打造世界级的科创高地。
每个时代都会因产业更迭产生标志性的城市或区域:工业时代是伦敦,金融时代是纽约,互联网时代是硅谷。下一个标志性的地方会是哪儿?
我们要看到,当今全球正进入“去体量化”,科技的权重开始远远大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相对于传统超级城市,“小,却有洪荒之力”的创新型城市有可能成为标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