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圆满成功,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艺术创新力量,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峰会许许多多的 “视觉输出”,都有来自中国美院的手笔。
G20杭州峰会会标的设计者便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袁由敏。马可·波罗游记中,杭州被称为“千桥之城”,而桥也是连接双边、构建对话机制的载体。因此,袁由敏团队用20根线条代表参会的20国,这些线从世界各个地域,穿过海洋,穿过高山,汇聚到杭州。
峰会志愿者服装和志愿者代名词“小青荷”,也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团队的作品。服装图案融合了杭州元素的山水线条,女款上白下蓝,宛如西湖的水,男款上蓝下白,宛如西湖群山,男女装合在一起,钟灵毓秀,珠联璧合。
今年8月, 8位书法家书写了中文以及G20成员各国文字版本的“欢迎”,组合成一堵书法墙,树立在萧山机场,惊艳了四方来客。8人中,王冬龄、白砥、沈浩、鲁大东四位是中国美院的任课老师,还有3位曾任教或就读于美院。
漫步武林广场,你会邂逅一场亚洲最大的裸眼3D灯光秀。杭州的故事透过变幻的光影穿越墙体而来,历史建筑散发出流动、曼妙的神韵。“技术是支撑艺术家创作的手段,我们可以拿来使用,完成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 幕后团队设计总监、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空间系主任郑靖如是说。
传统之美、现代之美、湖山之美、科技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就是中国美术学院为G20峰会奉献的美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