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到,竹竿摇。每年白露一过,临安大大小小的山坡上,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村民打山核桃的壮观景象,但与之对应的悲剧却让人心痛:今年山核桃开竿以来,已酿成了4人死亡、30多人受伤……在德国当工程师的杭州小伙胡天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和同学周凌利用业余时间,自费5万多元,一起研究采摘山核桃的“机器人”。
“为什么年年打山核桃,年年都有人死亡?”胡天的妈妈戚伟君说,她们单位结对的淳安县瑶山乡幸福村经常有因为打山核桃死亡受伤的悲剧,询问儿子是否可以帮忙设计一款自动化的打山核桃的机器?
胡天开始很震惊:“我很喜欢吃山核桃,但没想到打山核桃却这样危险。”
他找到同样在德国担任工程师的大学同学周凌,两人说干就干,着手设计研究起来。
“今年大年初八我利用回国的机会,到幸福村实地了解了一些情况,回德国后就和周凌一起研发。”胡天说。
整个研究过程,胡天是轻松地一笔带过,但是他的妈妈却很心疼儿子:“都是用业余时间来做的,设计、选材料,得反反复复实验,儿子是一个认真的人,一旦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例如,仅机器人的杆子,他就不知道实验了多少种材料,不锈钢、玻璃等等,一套杆子就得2000多元,还有回国路费,都是自己掏的。”
半年多时间,机器初步成型。他们顺便报名参加了杭州市在全球举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优秀项目奖。9月,他们利用休假时间从德国赶到幸福村测试机器。
不过,测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村民觉得机器太重背着打一天山核桃有点累,而且杆子一旦超过10米,就容易摇晃。“收集到这些反馈信息后,我们打算再继续研究,加以改进,一定要想办法把机器造出来,为村民解决爬树难的问题。”胡天说。
初战失利,但胡天和周凌的行为还是让幸福村村民们很感动。“小伙子们肯动脑筋,要表扬。”一位在杭州工作却每年都担心父母因打山核桃受伤的张女士说,希望他们继续努力。
戚伟君则希望,有更多人一起来做这件事。
“胡天在德国,一没实验室、没相关设备,二来实验成果必须回山核桃所在地测试,他平时要上班,时间有限,如果有社会人士肯一起研发,我们愿意免费将研究成果交付于他们,”戚伟君强调,“我们不收取一分费用,也不用署名,只是希望采摘山核桃‘机器人’能研发成功,能让农民用得顺心,减少更多伤亡事件发生。”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资源,欢迎致电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851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