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为了支持办好G20峰会的“背后的故事”,都有血有肉。
很少人知道,8月8日晚,4名来自景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在民进杭州市委送上的文艺慰问演出晚会上,举办过一场集体婚礼。这些来自峰会安保一线的民警,为了峰会安保一次次推迟婚期,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
这份坚守换来了峰会的圆满顺利,也赢得了市民的拥护与真情。“看着他们白天、黑夜地守在这里,想到自己的孩子,多心疼呀,我把自家的土鸡蛋都煮了,给他们送过来。”9月3日,家住萧山区蜀山街道黄家章的胡大伯和老伴推着三轮车走进萧山南检查站,把两盆热气腾腾的茶叶蛋送到执勤民警手中。和胡大伯一样,建设四路检查站、义湘线检查站和所前检查站所在地的不少村民也自发到检查站进行慰问,他们带着自家的西瓜、绿豆汤、玉米到一线,为执勤民警送去理解和支持,谱写了一曲鱼水情深的佳话。
峰会需要 我参与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问题去找‘小青荷’,他们首先都会向我绽放一个微笑,并迅速解决问题,让我觉得非常愉悦和温暖,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友善,礼仪之邦名不虚传。”来自印度知名网站INDIAWRITES的记者Manish Chand在参加完峰会后说。
“小青荷”代表着4021名会场志愿者。G20峰会期间,“小青荷”共有服务岗位3760个,服务点299个,累计服务时数19.4万小时,服务嘉宾5万余人次,其中,上岗时间最早的是2015年11月30日,最晚2016年9月3日。
9月的秋阳还是有几分毒辣,来自浙工大的王丽雯的双颊被晒到过敏,她总会多扑点粉底遮一下,避免影响志愿者的形象。“我想让嘉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微笑。再大的太阳,我脸上的笑容不会少。”王丽雯说,作为机场负责一对一接送嘉宾的志愿者,她的一半工作时间需要在户外。“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怎么又黑了?”但她觉得,参与志愿服务让自己一直以微笑待人,更积极地与人沟通,更加乐意帮助他人。
来自浙江大学的丁哲慈和同伴们担任峰会安保翻译志愿者,他们绕建筑群夜跑、在应急通道里咬筷子练习微笑,为的是以最美的仪态迎接中外嘉宾的到来;西湖景区志愿服务大队的志愿者王鸿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工作适应和知识储备,熟知了西湖景区内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段距离,了解了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典故,用微笑和服务讲好西湖故事。
浙江外国语学院口译专业的曹佳婧接到了老挝总理府部长本格·桑宋萨的VIP嘉宾服务任务。会议期间,她除了引导嘉宾去就餐、前往会议室开会、外出乘车等规定任务外,还聊起了西湖的风景名胜、推介杭州的文化特色,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外国嘉宾的点赞与好评。
在杭州,服务峰会的志愿者绝不仅仅只有“小青荷”。仅峰会期间,数千铁路志愿者忙碌在城站和火车东站, “武林大妈”“石桥大伯”“天水义工”都在维护着城市秩序,为杭州城市平安、道路整洁、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据统计,峰会期间,杭州的城市志愿服务累计参与志愿者185.2万人次。自实施峰会城市志愿服务七大行动以来,全市志愿者人数从91.7万增长到152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从1200多家上升到了13100余家,为杭州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参与“红袖章”活动的退休老同志,就像社区的润滑剂和黏合剂,让居民关系更加融洽、让社区更像一个大家庭。西溪街道下马塍社区73岁的黄淑德,听说社区有户人家漏水到楼下家庭卫生间,两家闹得要打起来。她和志愿者多次现场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谅解协议,握手言和。
杭州就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城市,老人古道热肠,孩童纯真烂漫。峰会前夕,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的学生,就戴着自己设计的“G20帽”自信地走上了校园红地毯。
富士山帽、阿拉丁帽、酋长帽、枫叶帽……这场“G20帽子文化秀”是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策划的,每个班级在20个国家中自主选择一个,根据该国特色、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等设计一顶帽子。这些帽子由废纸壳、羽毛、丝巾、彩纸等各种材料制成,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国家,展示着不同的文化。”校长李纲说,学校通过“让G20的艺术之花在顶上盛开”系列活动,来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了解G20峰会、了解世界,为办好G20峰会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