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发挥西湖文化品牌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8-31 08:15   

 

这,是对文化的传承。西湖区深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西湖区先后开展了对西溪文化、西山文化等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出版或完成了《西溪丛书》《西溪文献集成》《西山揽胜》等历史文化书稿,恢复和打响了“开茶节”“花朝节”等一批传统文化节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省级8个、市级2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市级文保点11个;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1个、省非遗旅游经典景区2个、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1个、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个,还有1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1个省传统戏剧之乡。

文化保护,西湖群众也主动参与了进来,自发组建了西湖非遗展演团队,展演团整合全区包括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内的各类非遗人才200余人,让西溪小花篮、转塘民间小调、上泗竹马、西溪哑目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展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西湖区正进一步挖掘展示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西溪文化、之江文化、西山文化、茶文化、留下千年古镇等文化内涵;推进西溪湿地、钱塘江古海塘等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传承弘扬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蒋村龙舟胜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15分钟文化圈” 增强文化软实力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外桐坞文化礼堂里传来阵阵中小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声音。

“孝”是外桐坞文化脉络的根,这里80%的村民都是仇氏后代。仇氏历来注重孝道,前有仇牧,忠义楷模;后有仇览,忠孝典范。

像这样,结合地域群众文化打造的文化礼堂在西湖区还有很多。走进这些规模各异、千秋独具的文化礼堂,就能了解一方水土在时间纵轴上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

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是文化“软实力”表现之一。

近年来,西湖区从辖区群众不断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出发,累计投入近5亿元,全力完善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文化圈”。

目前,西湖区拥有各类文体设施741处129.41万平方米,其中文化设施222处18.1万平方米。11个镇街已建成综合文化站。185个村社图书室全部开通一证通,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智慧文化”的应用为西湖文化锦上添花,西湖区搭建了“智慧文化”信息平台、智慧健身APP平台、健身苑点在线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市民通过手机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价值观的培育为西湖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西湖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最美精神”;不断完善“雷锋列车”志愿服务活动机制,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邻居节、家风家训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如今,西湖区正用足用好西湖的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推进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四馆”和西湖文体中心(浙商文化中心)项目,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西湖人的现代文明意识和国际开放意识,建设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内涵深刻、文化气息浓郁、西湖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区。

  (图片由西湖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包 勇 高静玮  编辑:余琼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