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水泡大的画家笔下 西湖是啥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8-14 09:56   

    杭州五洲文化有个书画展,画的都是西湖新老十景

    昨天,“董也山&宋柏松西湖二十景书画展”在杭州南山路的五洲文化中心开幕,同名画集也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刘大为先生专门题写了展名,展览将持续到9月上旬结束。

    两个画家风格迥异,一个写实主义,一个浪漫主义。他们本身也是老杭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是“西湖水里泡大的”。正因为熟悉,所以在画里,都是记忆里最美的瞬间。有的甚至是想象中的场景,现实里是看不到的。

    展馆就在柳浪闻莺对面,大家不妨去看看,画成国画的西湖新老十景,和真西湖有没有不一样?如果你看完展览留个言,写下“心中最美的西湖景”,那么就有机会在展览结束后,获得主办方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哟!

董也山(左)、宋柏松(右)在画展现场。

    董也山(左)、宋柏松(右)在画展现场。

    西湖十景

    不那么好画

    西湖新老十景,杭州人都是如数家珍的。不过,真要画还是挺难的。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们更喜欢的,是能够画出叠累层积效果的题材,诸如明代沈周的《庐山高》。而西湖周边没有崇山峻岭,西湖景象几乎都是横向铺开的,气势就出不来。

    这话有点道理,却也忽视了西湖题材的另一面优势,就是西湖诸景都是大景套小景,小景套“盆景”的。数不清的楼台亭阁点缀于柳风桂雨之间,各种树木、四季花卉,都簇拥着西湖,烘托着西湖。

    更何况,四季变幻,天光水色,也大可造就西湖无穷的景象。

    西湖山水或许成全不了气势恢宏的画作,却时时处处弥漫着清新、优雅的气息。作家李杭育认为,这是更具现代性的审美诉求。

    总之,西湖入画,“浓妆淡抹总相宜”。

    但是,最难的,就是如何突破前人,画出新意?

    写实的宋柏松:

    我是西湖水泡大的画家

    这次展览的两个画家有一个优势:都是西湖边长大的老杭州。

    宋柏松先生是杭州江南画院院长,董也山先生是浙江西湖画院院长,两位都是当今中国山水画坛笔墨独特又极具个人风格的画家,都以画烟雨江南、诗意山水享誉画坛,作品曾为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收藏,并在欧美多次展出,被誉为中国山水之“圣手”。

    陆俨少大师在1988年中秋节细细观摩了宋柏松的山水新作后评价说,“布局大胆成气象,笔墨灵动有气韵,宋元笔墨米家山,明清八大石涛新,遍访名师求索路,山水笔墨开新路,柏松自有神来笔,江南山水意韵奇!”

    宋柏松坦言:“我是西湖水泡大的。”是真的泡大的,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湖里还是允许人们游泳的。

    “我小时候,经常从断桥那里下水,一直游到湖心亭。水性好到可以躺在西湖里看天上的星星。那时候,西湖里还能摸螺蛳、钓虾。”看遍了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西湖,所以西湖风光最美的瞬间都在宋柏松的记忆里。

    宋柏松的画都是写实主义,一看就知是什么景。阮公墩上的雾气,雷峰塔上被晚霞染红的云,虎跑泉水上如梦如幻的水汽,这都不是随便经过西湖就能逮到的。

    浪漫的董也山:

    西湖十景本身就是山水画

    宋柏松是写实主义,董也山就是写意的浪漫主义。

    早在1884年,李可染在北京偶然看到董也山的山水画新作《雨后》、《袅袅炊烟竹径深》就盛赞说:“董也山用水透纸而不渗,笔墨传统老辣又赋新意,色彩运用大胆,把西洋印象派的色彩搬到中国山水画上来独具匠心,使其山水画空濛灵动、诗境逸远有‘真水无香’之境界。”

    在董也山看来,西湖就是被中国山水画画出来的。“西湖十景的名字本来就不是实景,更像诗歌。”

    中国画可以随心所欲地透视,画家对自己不想画的东西可以视而不见。董也山的《双峰插云》正是如此,云层像仙气一样飘在两座山峰之间,其余都留白了。

    再比如,“断桥残雪”。画家的笔法,还真画出了“断”桥,一棵老树斜插过来,遮住了断的地方。积雪和温暖的阳光在画面上形成色彩对比,远处是山峦中的保俶塔。就这么几笔,把断桥的神韵都画活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