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道附近居民曹执中:
“北京的老友说,
要来我这儿养老”
缩短两地的距离,是一条路最重要的意义,但并不局限于此。
西湖大道,一头连着城站火车站,一头挨着窈窕西湖,是杭城中心位置的迎宾大道。68岁的曹执中老人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附近,这条曾经名为“三桥址”的小路,每一次变化,都突破了他的想象极限。
“解放初,这还是条石子路。”曹执中说,“高低不平,摔一跤膝盖肯定破皮。”上世纪70年代,石子路变成了砂砾路,不过路面还是那么宽,4米左右,直到2000年以后,砂砾路拓宽,浇上了水泥、沥青,才真正改名为“西湖大道”。
拓宽后的西湖大道特别敞亮平整,变化依旧在持续,绿色一点一滴地装点着街面,人行道砖五彩斑斓。
G20杭州峰会来了,西湖大道再度进行提升改造,曹执中琢磨:已经挺好的,还要改些什么呢?如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西湖大道变身了鲜花大道,春天的郁金香,夏天的美女樱、四季海棠,热热闹闹地开了一路;标识标牌并到了杆上,路灯杆的灯头并到了交通杆上,牌杆实现了大“联姻”,原本臃肿的路杆、路牌,现在“清减”了;道路一侧的壁画把整个西湖囊括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变的不仅是“面子”,还有“里子”。雨过天霁,曹执中老人骑自行车在西湖大道上溜一圈,裤子上滴水不沾,“路够平整,不再像以前那样坑坑洼洼,容易积水。”晚上在路边散步,一排光线恰好的路灯是最好的陪伴,严丝合缝的人行道板,下雨天不再有积水。
这样的效果,源于建设者的精雕细琢。
上城区市政所朱剑说,为了让公交停靠站经得起长期碾压,他们想了很多招数。比如,道路基础选择了强度相对较高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老的道路基础挖除后重新浇筑,为保证质量设置了双层双向的钢筋网;原本凸出路面的窨井道板,采取沉降处理,让盖板与路面保持同样高度;人行道板铺设时用了十字架定位的新工艺,每块道板间隙控制在2毫米以内;铺设沥青路面时,因下雨等突发因素,质量不过关就刨开重铺。
前段时间,曹执中参加了“迎G20峰会,看杭城变化”活动,参观环境提升后的城市道路新面貌,他发现,杭城的许多道路整治都有这样的“家装”标准。设有假山、美人松隔离带的新塘路,全民参与精致大方的浙大路,带有绿色长廊的莫干山路,都让他翘起了大拇指。
上个星期,曹执中的北京朋友来访,老朋友的一句话让他得意半天:“老曹你帮我挑个房子,等我退休了就搬到这儿来养老!”
一个更美好的杭州,就在我们面前。
[> 新闻助读]
G20杭州峰会的到来,加速了去年5月启动的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的建设,杭州市建委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6条快速路和32条主次干道、32条河道整治项目和5个停车场库项目。
目前,各项工程已基本完成峰会目标任务,其中秋石三期、秋涛南路、环城北路地下通道、文汇立交、西兴互通、九堡大桥南接线、东湖路、机场路、石祥路提升完善工程等9个工程已建成通车;紫金港路改造提升、紫之隧道、之浦路提升改造、风情大道(金城路—湘湖路)、彩虹大道(风情大道—青年路)地面道路等5个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文一路地下通道和备塘路改造等2个续建项目已经达到峰会节点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