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杭城多个学区房小区,探问生活其中的家长们
钱报记者从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杭州全市二手住房成交54870套,其中主城区二手房成交高达34110套,在这些成交的二手房中,就有不少人冲着周边学校而来。
问问生活在其中的家长们,也是酸甜苦辣各在其中,有人乐在其中,有人为了学籍还是牺牲了生活质量。这样蜗居“学区房”的生活,也有着A面和B面。
建工新村的老房子。蓝震 摄
A面酸苦
一家人蜗居40多方的老房,只为孩子上热门小学
西湖区文二路上的建工新村,是一个老小区,居民介绍,里面有几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末建的三层筒子楼,颇有年代感,部分房子的卫生间和厨房还是后期加建的。
钱报记者在小区里看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房屋楼顶和墙体上还长出了草,里面的环境更是糟糕。不过别看这些房子环境不怎样,房价可一点儿也不便宜。
小区的一位业主,5年前她和老公为了给儿子将来选个好的学区,用积攒下来所有积蓄,再加上贷款,总共花了120余万元在建工新村购置了一套48平方的房子。
不过,“蜗居”老房子让一家三口吃尽了苦头,钱报记者透过铁门的窗纱看到,房主并没有装修,生活在这间快接近70年房龄的老宅里,仔细一闻还有一股霉味。再加上房间狭小,衣物和杂物堆满了墙角。唯一大气的空间,则留给了儿子,那是一张1米多长的写字台,上面堆放着小孩的课本和学习用具。
“住在这里,肯定不舒服啊,这里的情况你看也看得到……”女业主说,最终还是要打算换房子的。
采访中,不少住户表示,尽管建工新村的房龄久远,他们并不担心下一个买家,“这里毕竟还是学区房,房子转手还是很轻松的。”
同样在学区房“蜗居”的张女士,也在跟记者抱怨。今年,是她“蜗居”的第3年。自从儿子进入小学后,一家人就住进了40多方两居室的房子。“原来的房子是市中心超过一百方的三室,小区环境也好,但为了儿子每天多睡一会,只能挤挤。”前年,张女士生了二胎,一家四口外加两个老人,这个小小学区房实在住得怨声载道。“后来实在受不了了,让老人带小宝回大房子住,我们陪大宝,有时一家人全住回大房子,但早晚接送的堵车实在受不了。”
张女士感叹说,因为要两头住,两边房子都不能出租,生活用品都要买双份,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折腾!真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