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驻沪总领事艾伟敦:难忘与西湖的初次邂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7-15 10:08   





艾伟敦用中文写下“我爱杭州” 张迪 摄

近年来,中加两国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合作已从过去单纯的粮食、能源、木材等商品贸易发展到技术合作、产业投资等全方位、跨领域、多元化的合作态势。

2015年8月,加拿大在杭州设立贸易代表处,协助加拿大政府的“贸易专员服务”项目,促进加拿大在中国的贸易和投资。

“加拿大越来越重视与浙江的贸易合作。”加拿大驻沪总领事艾伟敦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地在合作中各有优势,浙江在创新行业,比如浙江的电子商务表现很突出。

G20峰会即将在杭州举行,艾伟敦用“愉快又惬意”来形容多年前来杭州的经历,并期待中国的G20峰会圆满成功。

浙江越来越受加拿大重视

记者:5月9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中国广东省签署相互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太平洋门户战略”合作文件,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延展到北美地区。

浙江是今年G20峰会的主办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枢纽。您认为,浙江和加拿大应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展开合作?

艾伟敦:加拿大和浙江有各自的优势。浙江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创新行业,比如浙江的电子商务表现很突出。此外,在国外投资的浙江人也不少,浙商享誉全球。

同时,浙江在物流港口等方面也有优势,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倡议。虽然“一带一路”地理上没有涵盖北美地区,但加拿大可以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加拿大属于北美自贸区,拥有庞大的北美市场。

从温哥华到宁波或上海的海运比任何北美航运都更短更快,这也是两地展开贸易往来的重要条件。

现在,浙江越来越受加拿大的重视,去年,我们在杭州专门设立了贸易办事处。如果浙江企业想要了解加拿大的投资情况,可以先跟杭州的贸易办事处联系。

在上海总领事馆,我们还有贸易专员,他们每天都会和加拿大驻杭贸易办事处联系。

两地科技合作各有优势

记者:在您看来,浙江和加拿大在科技领域展开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对两地科技发展有什么作用?

艾伟敦:浙江有个全球知名的企业——阿里巴巴,可以说它是浙江电商行业发展的代表,同时,它还承载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众多,是浙江经济活力所在,未来的浙江经济离不开企业的创新。

浙江省与加拿大艾伯塔省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医疗卫生、环保技术和高科技通信。这三个领域双方都有不同的优势,关键是怎么把研发的成果市场商业化,给消费者使用。

举个例子,加拿大早就面临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光靠护士和医生去解决成本太高了。我们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医疗器械高科技解决方案,有提供机器人或者高科技产品解决方案的公司,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中国现在也逐渐会面临这个问题。在调查和研发方面,双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大家各取所需,可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文教等合作全面推进

记者:加拿大拥有多伦多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去年,系统引进加拿大高中课程的浙江义乌枫叶国际学校开学。您也去了现场。

艾伟敦:这个学校的特色是高中开设加拿大课程,80%以上的科目都由加拿大老师全英语授课。对中国学生而言,从这个学校毕业和从加拿大的高中毕业是一样的。

记者:今年中国国际动漫节,您率加拿大的动漫企业机构来参加。在这个活动上有什么收获吗?

艾伟敦:杭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是国家级的动漫节,对我们而言很重要。事实上,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在去年动漫节期间举办的首场专场活动中,中加双方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加拿大的数字媒体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加拿大,有很多了解动漫的专家。蒙特利尔的动漫基地在全世界排名前列,很多动漫公司和学院都集中在那里。

多伦多还有一个学院,学生要申请那里的动漫专业很不容易,大多数毕业生一毕业就被好莱坞等挖走。

加拿大动漫公司特别清楚,中国市场发展很快。今年,杭州还有动漫公司投资到温哥华。可以说,中国国际动漫节是双方动漫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难忘21年前初见西湖

记者:你来过杭州很多次了,对杭州有什么印象?您对今年的G20峰会有哪些期待?

艾伟敦:21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大陆,并来到了杭州。我对当时看到的西湖印象特别深刻,我还记得当时特别愉快地去喝了龙井茶。

杭州是个历史文化城市,如今我到华东地区工作,再次到杭州,发现杭州的变化很大。在中国的城市中,能把文化遗产、文化建筑全部展现出来,杭州做得非常好。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世界经济从开始恢复到稳定发展,这离不开中国发挥的作用。

2016年中国能举办G20峰会特别有意义,G20峰会核心就是把多元的国家聚集到一起,大家共同面对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发展平稳向好。我很期待今年中国能够举办一场圆满成功的G20峰会。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曾杨希  编辑:余彦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