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杭州直饮马井巷修缮接近尾声,已经初步完成2300多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思鑫坊、馒头山、劝业里……这场蝶变,将老杭州的历史韵味,融入了现代都市。下一站蜕变,就在饮马井巷。
7月5日,记者眼中的它:延安路以东、开元路以南,半人高墙悄然消失;朱红色窗棂、整齐粉白墙,江南院落映入眼帘。
饮马井巷,一处曾被时光遗忘的地方。
如今,这里的D级危房,已摇身一变,重现白墙黛瓦的动人模样,成为延安路上的新晋风景。
闹市里的边缘地带
饮马井巷有横、直两条,横饮马井巷东起定安路,西到延安南路,长约百余米;直饮马井巷南起西湖大道,北到染坊小区,长不到百米。
据《杭州市志》载,饮马井巷,明朝时称张司马巷,清朝时附近有军队驻扎,军马需饮水,因此此处多井,称饮马井巷。
如今,饮马井巷还存留着3口井,具体年代已经不可考了。
时间流转。地下通了地铁,乘客从定安路站下,与饮马井巷擦肩而过;与巷子一墙之隔的,是杭州市最繁华的延安路,车辆穿梭不息。
不知何时起,饮马井巷成了闹市区的“边缘地带”。许多房屋历史年代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在这里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房间里是没有厕所的,居民想要方便,就得用马桶或者去公厕;墙门里的走道上,搭满了简易灶台和洗手池,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进去,那就一个字:难。
更令人担心的是,直饮马井巷有28户D级危房。这些房屋,脆弱到什么程度?
“一遇到台风、暴雨天,我们都提心吊胆,赶紧把居民安置到酒店,生怕房子倒了。”对此,属地涌金门社区的工作人员记忆犹新。
巷子里公房、私房混搭,老房子要翻修也很难,作业空间小,还得先征得隔壁人家同意。
渐渐地,原住民开始搬离饮马井巷,外地人每月付500元、600元的租金,扛着行李就能住进来。
这让社区书记孔蓓蕾有点头疼:“28户D级危房中,12户是租户,8户是原住民,还有8户空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