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外国朋友也能爱上这样的“漂流”
吴茜婷在漂流书亭整理图书。本报记者 胡元勇 摄
“小吴,你又来打理书亭了!又有新书了,我等下带书来换一换哦。”
杭州文锦苑中央花园里,有一座漂流书亭,前面站着一位穿着长裙的长发姑娘,在书亭前仔细地整理着书籍。她叫吴茜婷,是文锦社区的工作人员。
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这个社区漂流书亭的管理员,她对书亭的用心呵护,让“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成了社区居民的一种习惯和乐趣。
如今,G20将至,她已经在琢磨如何让外国朋友也能“漂”起来——
从2012年秋天走到今天,已快4年,杭州的漂流书亭,就像蒲公英一样,撒落到杭城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120座漂流书亭,分布在公园、社区、城市阳台、火车站等地,成为杭州城市文明的一道独特风景。
漂流书亭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是靠着杭城的市民们自发地遵守文明契约成长壮大的,但也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为它付出,他们大多数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为之奉献。吴茜婷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2014年,钱江晚报联合相关部门在杭州20多个社区中设立了漂流书亭。吴茜婷的笔记中,有一栏记着漂流书亭的成长日记,上面写得非常清楚——2014年4月29日,书亭在社区公园安家了;5月15-18日,开始试漂;2014年7月~9月暑期活动重点推广……
管理书亭两年时间,吴茜婷得出的经验就是用心、负责。
“其实,一开始接受管理书亭的任务,我还是挺担心的,心想,这种全是自发又需要自觉的互动,能做好吗?漂流书籍这种新兴的形式,社区居民们会不会接受认可?24小时不上锁可以吗,书籍会不会一放上去就流失惨重?”
虽然觉得没有经验,但吴茜婷希望自己能把书亭维护好,于是抱着先试试看的心态让书亭开始试运行,一开始就放了9本书进去,而且全天候开放。因为担心,她每天时不时跑书亭去转一圈,没想到,过了几天时间,书亭里的书不仅没有少,反而多了3本,还有不少居民,把家里的一些幼儿绘本也放了进来。
这个意外,让吴茜婷信心十足。她也发现,社区里参与漂书的,老人、家长和孩子们特别积极,于是她便想着干脆趁着孩子们放暑假,搞一场“换书.读书”派对——每天上午9点—11点,都是雷打不动的“书香”时间。 短短5天,流动的书籍就有近200本。
这趟活动下来,漂流书亭在社区可真是火了,“后来很多市民就主动来捐书了,还有一些干脆就来求书了,希望能换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吴茜婷说,这个书亭,好书“留不住”,“我那个时候上午和同事路过,看到有人放进来一套很新的《盗墓笔记》,下午开会前再去看,书已经没了。”
吴茜婷说,维护和管理书亭没有捷径,除了细心,还要多动脑筋搞活动,时不时给书亭营造一些新鲜感,能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这不,G20峰会快到了,吴茜婷又开始张罗了,比如在书籍的选择上,就特地选取了偏向宣传杭州、G20峰会相关的一些,例如《2016年二十国集团中国峰会志愿者通用培训手册》、《西湖文化专项工程回眸》等等。
“前段时间手册一放上架,就被抢光了。”吴茜婷说,手册里面的内容很实用,有杭州的各种介绍,还有实用英语,有阿姨说她回家让孙子教她学。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吴茜婷又联系了好几家单位,想着再去搜罗一些G20的好书来。“届时肯定会有很多外国朋友来杭州,我希望他们也能爱上这样的‘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