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创新活力之城 ——“2016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带给杭州的启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6-14 06:36   

    

    今年以来,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主题,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近日,市规划局举办的“2016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邀请国内规划建设领域和省内产业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内涵、目标、对策和行动做了相关交流报告。专家们认为,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城市国际化,要通过城市国际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杭州正对标国际化先进城市,查找各方面城市国际化“短板”,并积极补齐“短板”,快步迈向城市国际化。专家观点带给杭州怎样的启示呢?

    关于城市国际化,杭州应该有怎样的理念? 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城市国际化

    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及文化等方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提高要素集聚与扩散能力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城市国际化既是杭州发展建设的目标,也是杭州实现转型发展的科学途径。

    1.要想国际化,需先绿色化

    仇保兴: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国际化发展,除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要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外,找准未来城市国际化理念同样至关重要。

    从目前城市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主流趋势看,绿色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在发展结构转型和发展理念拓展方面的核心内容,换句话来讲,即要想国际化,需先绿色化。推行城市微循环体系重建工作将成为城市国际化、实现城市转型的新原则。

    2.保持持续发展和多样性的活力

    伍江:从全球城市体系架构和纽约等高度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维度研究来看,虽然不同的国际化城市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分工,但在面对未来发展的种种限制因素的条件下,城市国际化的基本共识是:经济机遇可以并且必须从人口增长中获得,城市需要能够持续保持集中、高效、集聚和多样性,保持其无尽的创造可能性。

    对于杭州而言,为了能在未来城市国际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不断发挥和加强这些优势。

    3.首先在休闲、旅游和会展领域突破

    李晓江:国际化首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城市长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转型路径。国际化同时又是城市的特质,即城市在全球分工中的特色职能,国际城市不是简单的因为规模大而出现,它的萌芽和起步往往是因为具有特别的责任、特别的角色、特别的优势,是带动城市地位提升非常重要的因素。

    陈建军:杭州的资源条件,以及杭州在中国城市体系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地位,决定杭州不适宜将自己打造成为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北京、上海全能型的国际化名城,杭州城市国际化可行目标定位于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以及在若干功能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功能凸显型的国际化城市比较合适。

    建议杭州的城市国际化可首先在休闲、旅游和会展领域获得突破,进而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

    关于城市国际化,杭州可以有什么样的思路? 通过城市国际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迈向国际化或成为世界城市,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注重生产将转向更加注重生活的宜居,从注重经济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城市文化软实力。从上海建设面向2040年全球城市的研究结论来看,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不单单是基于国内的经济实力或者是人口规模这一类传统指标,更要有如较强的国际科技创新能力、具备全球性的金融服务能力、具有高度发达文化产业、具备高效优良的城市空间等权威数据指标。

    1.吸引更多的年轻高素质人口至关重要

    伍江:城市人口增长是保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人口及人才是影响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排名和推动城市国际化的最重要因素。比如纽约提出要在未来20年中继续保持现有地位,首要条件是吸引人口;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研究表明:只有人口规模达到3000万-3200万人的时候,上海才有可能、有能力继续维持现有市场,保持城市综合竞争力。

    李晓江:在保持一定人口数量基础上,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更为重要,因为一定条件下城市的知名度、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的城镇级别并不一定是正相关关系,一些经济、人口总量不大的城市,因为具有良好的人口吸引力,也可以在全球城市体系当中承担重要作用。

    所以,在当今诸多城市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背景下,杭州如何抢抓先机,制定有效措施,特别是吸引更多的年轻高素质人口对保持城市竞争力,推进国际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2.重视空间品质,推动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

    伍江:要更加重视城市空间品质,合理处理好人口增长和城市空间规模扩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合理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开发强度,保持中心城区规模在可控制范围内,同时持续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市政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高密度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陆化普:推行轨道交通等绿色交通和提高其交通分担率、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推进职住均衡、倡导TOD模式等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建设,是解决现代交通拥堵城市病较好的技术途径。

    对杭州而言,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议应在提高医疗、养老和社会服务设施质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和完善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以塑造更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3.注重文化软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郑时龄:城市文化活力与综合实力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最终竞争的核心是文化的竞争。城市空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表现,城市空间整体地反映了城市的总体文化水平、历史演变、审美水平、价值取向、管控能力和市民素质。

    伍江:城市综合发展机遇与城市科研与网络技术硬件成熟程度(科技创新能力)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建议杭州可更好的结合浙江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国家级高新区及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发展依托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基于工程技术的创新。

    关于城市国际化,杭州需要什么样的行动? 推动城市国际化要在补短板上求突破

    专家认为,鉴于杭州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面临的形势,建议把握好“机会、品质、文化、开放、包容”等几个主题词,以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绿色生态维护培育、活力城市空间营造、城市文化脉络延续等相关工作为抓手,对标国际化先进城市,查找各方面城市国际化“短板”并积极补齐“短板”,逐步实现城市国际化的奋斗目标。

    1.依托优势产业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开放带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以创新驱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在电子商务、物流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高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打造国际制造的“杭州标准”,培育本土的国际品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结合存量用地激发以民间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活力,构筑多元复合的创新空间。

    朱李鸣:建议杭州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打造通向世界的“网上丝绸之路”。可以以萧山机场为依托,推进建设空港新城,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链,推动智慧物流、会议会展、临空商贸及临空制造产业的集聚,加强空港地区的全球化功能集聚。

    2.构筑城市微循环体系,建设生态城市

    需顺应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积极构筑城市发展建设的“微循环”体系。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和竞争优势,构筑可持续的环境竞争力。

    仇保兴: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已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已经逐步从工业化转向现代化,空间格局已基本定型,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需顺应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积极构筑城市发展建设的“微循环”体系。即:城市的发展思路应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将传统集中式、机械式的处理方式向分散、有机化、生态化的处理方式转变,由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向小型补充式设施建设转变,由集中处理排放向就地就近处理转变,由各公用设施功能分离向综合利用转变。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新、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等城市微循环体系重建工作,实现城市转型、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国际化。

    郑时龄:先进的国际化大都市十分注重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性,杭州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把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协同起来,将生态的保护与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等创新的方式相结合,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和竞争优势,构筑可持续的环境竞争力。

    3.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宜居城市

    城市综合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是体现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载体,需下大力气予以关注和进行建设实践。

    陆化普:国际都市的交通需要建立绿色、智慧、具有人文特色的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和科学高效的交通管理政策。

    杭州可以从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交通和城市用地形态相结合,通过轨道交通的末端交通和周边的用地深度结合、无缝衔接,促进交通系统和用地深度一体化,打造适合杭州城市结构的绿色交通结构。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可结合钱江新城及其拓展区、奥体博览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之江地区等城市新兴地区以及“三改一拆”等老城区的城市更新改造,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示范工程。结合“五水共治”继续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提高河道自身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杭州具有的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历史文化传统和山水环境相融合,是杭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优势,可以此为依托,通过城市空间功能提升,推进具有“东方韵味”的宜居城市建设。

    李晓江:建议规划建设具有“国际范”的特色功能空间,如结合老城区,高品质的新区和一些边缘化的地区,打造一批“文化+、生态+、风景+”的可识别、特质的特色功能空间,关注高端目标人群的需求,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供给,保持城市对国际化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差异性和吸引力。

    4.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城市人文魅力

    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是杭州的立城之本,杭州应将名城保护、公共空间营造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提升世界名城的文化自信力和人文魅力。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建议杭州应建立文化资源保护体系,保护整体空间格局,关注自然文化要素,丰富保护对象类型。

    李晓江:在城市国际化的各类条件中,可以认为经济和政治是必要条件,文化和社会是充分条件,城市文化的特色和市民开放、包容、和谐共存的意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

    郑时龄:国际化大都市都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文化中心、文化地标、旅游目的地、教育和科研中心、博物馆集聚地、音乐和演艺中心等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会展和顶级体育赛事,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休闲环境,建设多层级多类型的公共空间,完善城乡公共活动网络,丰富公共空间文化内涵,培养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