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为G20做些什么?记者"海采"市民 他们这样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5-28 07:46   

5月27日是G20杭州峰会倒计时100天。杭州正在一天天改变,杭州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对即将到来的峰会满怀热情和期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记者走在大街小巷,采访杭州巿民:你想为G20杭州峰会,做些什么?

杭城居民:

“欢迎大家来我家”

东河边、五柳巷,一串串五颜六色的风车和纸鹤,在柳树下迎风起舞。

“杭州要办G20峰会了,我也想做些小事情出出力。”市民楼赛敏说。

楼奶奶口中的“小事情”,就是把米袋子“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物,挂在五柳巷边。为了让风车看起来更美,楼奶奶花了不少心思,搭配上了纸鹤等手工艺品。

“为G20做贡献,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从扮靓家园做起!”楼奶奶高兴地说,欢迎大家来杭州。

宋广谟自幼就居住在思鑫坊。他一点点看着这片“杭州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从油烟脏乱中走出来,慢慢恢复当年的风貌。

宋广谟总是乐于向别人回忆这里曾经住过的名人:“抗日名将何柱国来杭州治疗双眼的时候就住在这里,《百鸽图》的作者张书旂也在这里住过……”他说,思鑫坊整治现在还没有全部完工,当G20杭州峰会到来之时,当它忠实地还原出历史风貌之时,当它向四方来客展现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之时,他将无比骄傲。

思鑫坊的居民们都对记者说,等峰会到来时,愿意做思鑫坊的向导,欢迎宾客们来家里坐坐。

大学师生:

“我愿把杭州介绍给世界”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师张丽萍,她的工作是把外国留学生培养成汉语老师。在G20杭州峰会倒计时100天前夕,她和留学生们就“G20与杭州国际化”开了一场专题讨论会,为杭州国际化发展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在讨论中,留学生们也给杭州的国际化发展提了不少建议。例如,增加道路的外文标识、增加博物馆的外文翻译等。他们的建议,我会帮忙提交给相关部门。”张丽萍说。

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周梦竹,看到天目山路的美丽新变化,就和学弟们一起拍摄了一部《奔跑吧,G20》短片,把杭州介绍给全世界……对她而言,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G20,并不仅仅是付出,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各行各业:

“人人都需出份力”

5月27日早上8时,拱墅区运河广场上,78岁的冯正兴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手脚麻利地为市民免费磨剪刀。

冯正兴1995年从张小泉剪刀厂退休后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磨剪刀是他的拿手绝活。前两天,他又从社区领回来一件新的志愿者马甲,上面印着“服务杭州G20”几个大字。再过几天,冯正兴还要在早晚高峰期到莫干山路上引导交通,并在小区里巡逻,为城市安全出一份力。

陈立是余杭区的一位交警,上街执勤风雨无阻。他说,G20峰会即将到来,这是展示杭州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

“作为交警,我们要为大家打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和环境,让老百姓出行更加畅通、安全和便捷。”陈立说,“我们开展的工程车整治等行动,会让杭州更美丽。各行各业都需要为G20杭州峰会出一份力!”

专家学者:

“紧紧抓住发展新机遇”

在别人眼里,专家总保持着客观、理性的形象,可这一次面对G20杭州峰会,他们比谁都激动,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不可限量的机遇。

“G20让更多人知道了杭州。”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说,G20杭州峰会是一股强大的助推力,全面推进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杭州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创新活力将在峰会期间充分展示,这会为杭州在“后G20”时代带来溢出效应,迎来更多机遇。

作为经济学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说:“未来杭州国际声誉度提升后,会派生出更多机遇。比如投资机会更多,旅游发展更好,与世界交流互动更密切。”他说,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际人才来到杭州,会有更多的高端产业进驻杭州,为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对于学者的预见,海康威视技术与服务部工程师程玮已然在期待这样的未来:“相信G20带来的国际关注,能够促进杭州企业科技进步,让杭州的企业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

当然,这样的变化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随着杭州与国际交流地位的上升,一点点释放出来。“接下来,需要的是我们加倍的努力。”史晋川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梦月 林雅琪 周洲 唐骏垚 缪佳敏 记者 赵路 吴佳妮 霍翟羿  编辑:李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