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六木七竹八雕花,九纺十织织布郎……上行下行三十行,行行总出状元郎……
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行业仍能在街巷中找到,有一些却已渐行渐远,难觅踪迹。
明天,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的“郑胜宁雕刻艺术展”,就将为市民展现一场黄杨木上的“行业盛景”。耗时4年,栩栩如生的三十六行组雕,将演绎旧时光里不同行当的那些巷陌传奇。
用情雕刻,不枉木心
乐清黄杨木雕,以其独特的神韵之美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三雕”,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黄杨木雕领域涌现出一批批大师级人物,郑胜宁就是其中之一。
自18岁考入温州乐清木雕厂,郑胜宁便与木雕结缘,走上雕刻的人生之路。上世纪九十年代,郑胜宁进入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黄杨木雕的创作与研究,并逐渐由单一的黄杨木雕创作向根雕延伸。傅维安教授撰文称:“其作品产量之巨,题材之广,表现手法之多,令人叹为观止。”2002年,郑胜宁在杭州注册成立了郑胜宁雕刻艺术研究所,于2011年入驻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工美大师工作室,继续在喜爱的木雕事业上辛勤耕耘。
回顾郑大师的创作经历,不难发现他的技艺与他擅长的雕刻对象——黄杨木有着极为相似的特质。黄杨木被称为“千年矮”,生长周期极为漫长。雕刻黄杨木,同样需要倾注漫长的时间,它们在时光的洗礼下始终葆有活力,历久弥新。
郑胜宁的木雕技法根植于传统乐清黄杨木雕技艺,取其雕刻精细、曲高合众之优势,同时将现代西洋雕塑的理念融入其中。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人物的神奇与姿态,都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
精品作品导览
《三十六行》系列(36行一整套)
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这些曾经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各种行当及民间劳动者的形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职业特征和文化习俗,具有无法估量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作为艺术工作者,郑胜宁通过新颖的构思和娴熟的手法及技巧,重塑逐渐在历史发展中淡出我们的视野的劳动者,留住了他们的神韵和精神。
《套马》
作者属马,也欣赏马高贵忠诚、锐意进取、高昂豪迈等品格,创作了许多题材为“马”的作品。本作品用整块千年树龄的黄杨木,运用圆雕、镂雕、群雕的技法完成,表现了祖国草原的富饶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曾获199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主办的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会金奖。
《孩子就是老师的生命》
展览简介
“郑胜宁雕刻艺术展”是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2016年首个自主策划推出的专题临展,同时也是“大匠之风”大师个人展系列的首展。
本次展览,共精选了百余件郑胜宁的木雕作品,整个展览,选取了“洒金宣”类似色彩作为主色调,搭配深色积木,突出了黄杨木雕的典雅精致气质。在展厅参观之余,观众还可以进入郑胜宁大师的木雕工作室,近距离观摩创作过程,与大师切磋交流。
展览小贴士
开幕当天,郑胜宁将在展厅举行同名作品图册限量签发仪式,并邀请工美专家和业内人士开展木雕专题研讨会。展期内,工美馆也将同步推出以下临展活动。
展讯:“大匠之风”大师个人展系列——郑胜宁雕刻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6年4月8日—2016年5月8日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小河路334号)
咨询电话:88197511
活动一:
工美大讲堂《木之魂——让作品说话》
由郑胜宁主讲个人创作经历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6年4月9日(周六)13:30-15:00
地点: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报告厅
活动二:临展体验活动“生生不息”
针对成年观众开设的黄杨木花生雕刻体验,由郑大师本人(或徒弟)指导雕刻花生挂件。
时间:2016年4月17日(周日)13:30-15:30
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木雕大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