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发长微博“致歉”,网友“不买账”
同样是在昨天,自称申奇公司衣物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李康,在微博上公开发了一条长信息,洋洋洒洒千余字,主要总结了三大块内容:一是阐述“大熊猫”的来历与建立之初的辛劳;二是表示企业确实需要赚钱的;第三块内容为旧衣物进填埋场还不如企业搞资源回收利用,也是为社会做的贡献。
李康在文章中提到,公司确实存在管理不足,最后一段他是这样写的:“我们企业在回收不够规范化、后续不够公开化等问题上,我李康,项目负责人之一深感抱歉。是我们工作上的问题,带来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但是这种模式,请大家不要太多地质疑或全盘否定,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辞,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这个说明通篇为自己开脱,对应该承担的责任轻描淡写,不行。”网友“马二”直截了当地表示。网友“妍妍爱小丫”认为,回收资源进行再利用无可厚非,就像卖废纸一样,每一方都在“赚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宣传时说“回收衣物为了做公益”,而当公众捐出衣物后,又表示“只是回收利用,我也想赚钱”,这明显就是欺骗。
部门声音
城管称只关注衣服回收量 民政局承认监管不力
利用“大熊猫”回收衣物搞公益,一开始是由杭州市城管委、市民政局、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以及废品回收公司联合发起的,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如此大的差异,作为发起部门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昨天下午4时,申奇公司负责人以及上述相关部门召开了一场恳谈会,面对媒体,解答疑问。
城管委回应称,2014年,因为爱心企业介入公益项目比较少,而申奇公司答应解决布点、设备等问题,因此牵头搭建平台,推进垃圾源头减量。起初,申奇在100个小区试点,免费的。每个月申奇公司会报给城管委收进来的衣服有60吨~70吨,近期多一些,有100吨~150吨,但没有核实。城管委表示,他们的职责是关注因为衣服回收导致垃圾减少的量,仅此而已。
针对媒体提出的经营行为和慈善行为不能分割时谁来监管的问题,申奇方面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民政部门会监管,不过,对于此说法,民政部门否认了。市民政局承认监管不力,然而,该局表示,他们只管捐赠出去的衣服,至于老百姓捐进“大熊猫”里的衣服到底去哪里了,他们不管。
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的负责人江忻浩说,项目启动时,他们曾和申奇公司达成了经济协议,每公斤收0.4元,在2014年8月之前收到了3000元钱,用于“大熊猫”桶的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