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你的后盾!
浙江省中医院无菌病房57床,这是汪文娟前天刚换的病床。
尽管在患病的3年多时间里,汪文娟已更换过无数次病床,但这一次换病床的意义显然完全不同,因为从现在开始,她的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这一场她和病魔作斗争的战斗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刻了!
说起汪文娟,杭州人一定不会陌生。去年9月,这个不幸患上罕见的“再障-PNH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为血液病中的一种)的23岁姑娘, 牵动了无数杭州人的心。尽管已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但由于前期花掉近85万又负债累累,家住农村的汪文娟再也无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本报发起了4000×100爱心接力(4000人,每人捐100元),热心的杭州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仅仅25个小时,就筹集到爱心善款40万元(详见本报2015年9月10日、11日、12日报道)。
筹集到手术费后,汪文娟一直在调理身体。在等待了半年之后,汪文娟的身体终于调理到做手术的最佳时机,和她配型成功的骨髓捐赠者的体检也完全合格。前天,汪文娟正式进无菌仓,在经过数日的化疗之后,4月11日,她将做骨髓移植手术,顺利的话,再过50天,这个像向日葵一样阳光的姑娘就真的可以重生了!
乐观的姑娘做好了手术的准备
早在一个星期之前,汪文娟的主治医生俞庆宏就告诉我,汪文娟要在3月30日进无菌仓。
3月29日,汪文娟进无菌仓的前一天,我去省中医院看望汪文娟。她有点兴奋。“战斗终于打响了!”她开玩笑说。
由于连续治疗,最近汪文娟的胃口不太好,下巴瘦得削尖。要进无菌仓做化疗,汪文娟剃光了头发,看到我来,姑娘很不好意思地用衣服遮住了光头,她说没头发不好看。“长得好看,光头也好看。”病友打趣说。
汪文娟的父母在医院附近和别人合租了间房子,照顾汪文娟。尽管才50岁出头,但两人的头发都已花白。“我最近又开始整夜失眠,去看医生,医生知道我家的情况,就劝我放宽心,但我哪里放心得下呢!”汪妈妈一直在跟医生打听骨髓移植手术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俞庆宏说,骨髓移植手术就是要将志愿者的骨髓“种”进汪文娟的身体里,在这之前,要通过化疗将汪文娟自己“质量不好”的骨髓全部“消灭”,给新骨髓腾出一个干净的空间健康生长。化疗期间,汪文娟的免疫系统将为0,尽管住在无菌仓里,但感染、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
“只要种进来的新骨髓可以在汪文娟体内生长,即使有并发症都没有关系,最怕的是新骨髓排异,不能生长。这很难处理,发生的概率约5%。”俞庆宏说。
俞庆宏说话时,汪妈妈一直抿着嘴。在听到骨髓会有排异的可能性时,汪妈妈眼睛湿润了,她长叹了一口气,轻声说:“我女儿比我坚强。”
今天开始化疗 10天后移植骨髓
在转病房之前,护士在汪文娟的脖子上插入了深静脉留置针,有4根针管,汪文娟感觉很不舒服。“脖子不能动,低头脖子好痛。”
俞庆宏解释说,汪文娟进入无菌病房后,要连续做10天的化疗,每天体内要注入四五千毫升的药液,所以插入留置针,不然连续扎针,脖子受不了。
进入无菌仓后,汪文娟就不能和外界接触了,她要一个人在无菌病房里待上50天左右,亲属每天只有两次一小时的探视机会。
因为不能一直陪在女儿身边,汪文娟的父母很不放心,一直在给女儿打气。
“你一个人一定要坚强,化疗时肯定不舒服,吃饭也会吐,但吐了你再吃,吃了饭才有力气战斗!”
“你一个人在病房肯定会很无聊,但也不能一直看手机、看电视,你没有免疫能力,看时间长了,眼睛会充血。”汪爸爸和汪妈妈一人一句不停叮嘱,汪文娟安静地坐在病床上,认真地听着。
3月30日下午3点,汪文娟从普通病房正式转入无菌病房。无菌仓内,家属不得入内,隔着病房的大玻璃窗,我看到护士在给汪文娟换纱布。刚洗过澡,汪文娟只穿了病号服,担心女儿会冷,汪妈妈一直在念叨:“汪文娟怕冷,被子盖上呀,暖和些。”仿佛心灵感应一般,汪文娟看到妈妈的手势,盖上了被子。
在护士给汪文娟换纱布时,汪文娟一直笑得很开心,这真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姑娘。我说:“汪文娟心情很好哎。”“她心情好,我们的心也就落到肚子里去了。”
今天,汪文娟将开始接受化疗,4月11日,骨髓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将注入她体内,生根发芽。
祝福汪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