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各国的小区是如何开放的
听说将要逐渐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王峰觉得这代表了一种进步。他在自己的微信上发了很多有关这个街区制度的探讨。他是杭州的一名交通设计师,所以,他更关注于这样的改变对交通的影响。他对记者说,尽管现在提出这个概念,让很多老百姓无法接受,但这确实代表了某种进步的理念。
那是不是国外的街坊模式都是开放的?记者采访了多名海外华人和规划师进行解读。
英国
公交车站直接设在家门口
学校走出教学楼就可以乘车
昨晚记者与英国留学的同学谈起英国的街区。他们说,在英国的学校里,几乎走出宿舍、教学楼就是公交车站。公交车会很自然地开进校园内,而且校园内还设置了两三个车站来方便学生出行。校园内的道路更是自然直接通向了校园外部。
他们说,校园没有中国学校这样的标准大门。如果你想在国内一样找个印有学校名称的大门拍个到此一游,恐怕会失望。如果用一个更合适的词来描述英国大学,那么这里更像一个个与学校相关的建筑聚集区。
在英国,居民居住的房子主要是独栋房。这些一幢幢的小房子距离街道很近,往往家门口就是一条快速的车道,家门对面就是一个公交车站。这些便利的设施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仿佛触手可及。
美国
巴菲特的住宅没有围墙
独栋公寓每个单元有保安
巴菲特住宅的俯瞰图
纽约典型的街区是这个样子的
纽约的第十大道
在美国偏远的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叫奥马哈,奥马哈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出了名超级富翁——“奥马哈先知”巴菲特,他出生在奥马哈,现在还生活在奥马哈。
奥马哈其实不大,40万人口。如果你去镇上的杂货店打听,老板娘会很爽快地画出巴菲特的住宅。
他的住宅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不是大院子。只是一栋灰色的小楼,就紧挨着旁边的马路。巴菲特对这栋小楼确实不离不弃。巴菲特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区,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双向两车道,社会车辆也可通行;即使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也是开放式的,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自家草坪外就是马路,最多是个绿化带或低矮篱笆隔开。
杭州城市规划专家杨毅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和英国的大城市里也有一些高密度住宅区,这里的很多独栋公寓,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有专门的警卫。当然这样的房子价格也很高。
在规划专家看来,我们国家的住宅目前仍传承了之前的单位大院式的住宿模式,在这个大院里很多配套都有,甚至包括了幼儿园和小学。这种模式让老百姓觉得很舒适,之后的开发商也都沿袭了这样的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