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婕 周晓东 摄
全家福档案
老父亲王陵文,今年已经87岁了,老伴89岁,两人的身体都比较硬朗。
他们与二儿子王玉华夫妇生活在一起。
日常生活由儿子、儿媳照料,老人们恩爱和睦,儿子、儿媳孝顺体贴,从来没有口角、埋怨,平淡生活里充满着爱。
新年愿景
再过一年,王玉华要退休了,他说自己也老了,生活就是平平淡淡,陪着父母安稳过日子,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一家人和睦幸福就好了。
王陵文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只要还能牵着老伴的手,去宝石山下、黄龙洞散散步,一起享受儿孙满堂的快乐就足够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在宝石社区保俶小区内,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已经携手相伴了66个年头,互敬互爱,相扶相持。他们手牵着手走过的背影已经成为小区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父母照顾孩子
长大了孩子照顾父母
“刚刚结婚就当兵去了,后来去了朝鲜,7年没有跟家人见过面。”王陵文和老伴结婚后,没等到大女儿出世,他就离家入伍,等回到家乡,女儿已经7岁了,第一次见到爸爸。
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的老伴独自带着女儿在河南农村生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由于没有通讯方式,两个人7年间从来没有联系过,妻子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
这份愧疚和感动其实一直藏在王陵文老人的心里。他退伍后,到铁路工作,又辗转了厦门、南昌、宁波、金华等多个城市,最后在杭州落脚。那些年里,妻子带着孩子跟着他,到处奔波,就住在铁路局的职工宿舍里。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就不大声响的,以前日子苦,靠我爸爸一个人的收入要养5口人,后来妈妈也出去工作,她要上班还要带我们几个小孩,我们都知道她很辛苦。”二儿子王玉华说,比他年长8岁的姐姐也跟妈妈一样,照顾两个弟弟,所以全家人感情很深。
现在,王玉华夫妇跟二老住在一起,承担着照顾二老的任务,给他们买菜、做饭,陪他们聊聊天。父母年纪大了,饭菜要软,王玉华夫妇总是先考虑老人的需要,买菜前会问问他们想吃什么,老父亲最喜欢吃肥肉,他们隔段时间就要给老人做一碗。王陵文最欣慰的是子女孝顺体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虽然不住在一起,而且离保俶小区都比较远,但周末或平时空闲时候,他们都会经常来看望老人。
老伴的腿脚不好 我就牵着她走
宝石社区有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周晓东,在他的照片里,有一组王陵文夫妇手牵着手走路的照片。“前几年,他们每年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我刚好去拍照片,发现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手牵着手。后来知道老太太中过风,腿脚不大好,老爷子怕她走路不稳当,所以从来都手牵着。而且我观察了一下,这对老夫妻心态特别好,从来不争不抢,不发牢骚,蛮低调的。过了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就住在隔壁单元,看到他们牵手进进出出,觉得又感动又羡慕,真的可以说是我的人生偶像。”
大家都说王陵文夫妇恩爱甜蜜,他不好意思地说:“哪有什么甜蜜啊!我们老人的生活都是很平淡的,老伴腿脚不好,我肯定要牵着她的手走了。”王陵文说,自己还是蛮亏欠老伴的,和老伴在一起这66个年头里,没有买过一分礼物,也没做过一件浪漫的事。可是看的人却说,他们这些互相搀扶着一起走过的日子,已经是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幸福和浪漫了。
父母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扶持,也给儿女们树立了榜样。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王玉华也是邻居眼里的热心肠好人。
有事情敲敲墙壁
不管多晚都没关系
不但家庭和睦,连邻居都享到了王陵文家的福气。
住在对面的经大爷92岁,老伴86岁已双目失明,经常要经大爷照顾。平时日常生活主要都是靠邻里和社区帮忙。但是只要在家里喊一声,王玉华就会过来。
前段时间,经大爷在家里卫生间突然摔倒,失明的老伴不知道怎么办了,想起热心的隔壁邻居,她拼命喊:“小王!小王!”“我刚好在阳台上晒衣服,听到她喊,我马上跑过去了,大爷摔在地上,我也不敢动,连忙叫来了我们楼道的支部书记。后来他慢慢能讲话了,我们就把他扶起来,赶紧送去医院。”
平时经大爷家里要买个菜,帮忙做点什么事情,王玉华都是爽快答应。王陵文对儿子也是赞不绝口:“我这个孩子对老年人是蛮尊重的。”邻居能想到第一时间找他帮忙,是因为平时他就常常对经大爷夫妇说:“大伯大妈,你们有事情喊我,就敲敲你们床头的这面墙,哪怕再晚都没事情的。”经大爷睡觉的这面墙背后,就是王玉华睡的床。
与他们住同一幢楼的第十三支部书记路玉霞看在眼里,她说:“这样的小辈太少了,他不仅照顾好自己家的老人,把家庭处得这么和谐,还要帮忙其他老人,跑前跑后,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