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乌糯米饭 半山观桃 做泥猫画灶画 杭州半山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12-28 07:06   

吃乌糯米饭 半山观桃 做泥猫画灶画 杭州半山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立夏——

    吃乌糯米饭,夏天不易中暑

    立夏节起源于半山民间习俗

    半山地区的民俗活动不仅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当以半山立夏、半山观桃为代表。

    半山立夏习俗源于半山,辐射杭嘉湖地区。半山立夏习俗主要包括吃乌米饭、吃槐豆、称人等活动。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乌饭叶”叶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饭做成的。

    据说在立夏日吃乌糯米饭,夏天不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

    除此之外,还有吃槐豆,食之可健身固齿。立夏称人则是预先在立夏日为称小孩的体重,因夏天天热,怕小孩疰夏。

    立夏节起源于半山民间习俗,从2007年至今,半山立夏节活动现已渐渐发展成为杭城内外知名的民俗节庆活动。半山立夏习俗,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金秋——

    半山新特色文化

    金秋文体节

    2012年,半山街道举办“秋风秋韵 情满半山”首届金秋文化节,这是半山文化领域的一次盛宴,引起了广泛关注,赢得了普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半山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齐全,几乎每个社区均配备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室实现全覆盖,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均在200平方米以上。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许多广场成了半山辖区居民很好的室外活动场所。各社区中均有登山队、健身队等文体团队,每个社区都至少有5支以上群众文艺团体,而登山队更是在各种比赛中屡次获奖;还有莲湘棒艺术团,在莲湘文化中融入健身元素,成为半山地区特色鲜明的文体团队。

    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半山金秋文化节越办越深得人心。2013年,半山街道举办“活力半山”金秋文化体育节, 一步打响文化牌,助力大运河申遗,宣传了半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了半山的山水生态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

    2014年金秋文化体育节以“团结和谐,美丽半山”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展演和体育赛事活动,使之成为半山人的文化盛会和体育盛宴。

    “中国梦想、抒半山情怀”,2015年半山金秋文化体育节如期举办,有街道、社区工作者参加的自创歌曲首唱、诗歌朗诵文艺演出;多支辖区居民群众参加的歌咏比赛、金秋趣味运动会等;还有美术、书法作品评比展览,“半山人拍半山”摄影作品评比展览,这些都是辖区居民群众参加的活动。

    半山金秋文化体育节成为了辖区居民展示自我的一大平台。

    非遗项目——

    已经有800多岁的半山泥猫

    宛如猫的样子吓跑老鼠

    施蛰存的《半山泥猫》:“水亭余址傍宫墙,古屋三间对夕阳。总角生涯犹在眼,泥猫蜡凤满匡床。”

    昔日农耕时代,半山的养蚕生活盛行。众所周知,蚕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吃桑叶,而且要逃避天敌,而蚕的天敌之一就是老鼠,为了蚕宝宝的健康成长,半山的先民们就自制了双面泥猫,从正、反面看都是宛如猫的样子,从而起到吓跑老鼠的作用。

    半山泥猫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然后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制作泥猫却需要泥、模具、画笔、颜料、清漆等几样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泥和模具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泥猫的质量和活泼的造型。

    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泥猫造型如活猫再现。

    半山泥猫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逢“桑秧会”、“蚕花节”,杭嘉湖地区的桑农蚕农就会购买泥猫放置在蚕室,求平安如意。半山泥猫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陈婷 记者 魏皓奋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半山地区依山傍水,蜿蜒美丽的上塘河自东向南流去,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里曾经聚集了杭城北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产生了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