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思鑫坊将大变样 成为西湖边独有的文化秀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07:52   

    思鑫坊曾是杭城一处繁华之地

    老宋家住在承德里一弄。走出门,穿过马路,就是西湖。

    有人说,一个思鑫坊,半部杭州民国史。百年前,丝绸商人陈鑫公向政府买下一块地,经精心规划,统一建设成思鑫坊。

    区块内,有9处历保点和2处文保点。前后48个居住单元,砖木结构,规格一致,式样和用料都相同:松木地板、木框窗户、德国玻璃、日本雕花吊顶。

    每个居住单元为一户,都是2层半,内有天井、客堂、灶间、厢房、亭子间,还有晒台,每户入口一座雕花石门框,黑漆大门上一对铜门环。一块块青砖上依稀可见的编号,透露出当年建房时选材的考究。

    最早时候的石库门,住的都是中产阶级,周边还有许多私人别墅,主人家非富即贵。后来,杭州人把这一带的石库门洋房都称为思鑫坊。

    这里曾是个卧虎藏龙之地,住过前清拔贡、音韵学家潘尊行,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民国著名书画家余绍宋,花鸟画家张书旂,国民党官员宋延华、何柱国,大实业家胡海秋,胡雪岩侄子资本家胡藻青,国民政府时三任杭州市长的周象贤,医学家李茂之等。

    老宋家的房子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的思鑫坊堪称杭州市中心豪华稀缺房。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思鑫坊片区的房子在杭城都是数一数二的。

    老宋坐在店里和记者聊天,那些前尘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繁华之地变成烟火油污之地

    岁月留痕,历史的风起云涌,在这里投下了浓重的影子。老房子留了下来,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而老宋一家三代一直住在这里。

    石库门的一层层蜕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

    思鑫坊的地理位置绝佳,开店是不二之选。于是,违法搭建渐渐萌芽。

    1993年,老宋在自家门口钉了“弘运综合商店”几个大字,拉了个卷帘门,开始做小生意。老宋家的小店是自家房子改的,合法,但他早年在二楼搭建了厨房和卫生间,属于违建。

    老底子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每天,他都要拎着马桶,走过长长的弄堂,到几百米外的公厕去倒。日子长了吃不消,看别人都搭起了小隔间,他也“依样画葫芦”,图个方便。

    渐渐地,坊巷内一间接一间的无证餐饮店、大排档也兴起来了。弄堂里烟火升腾、人声鼎沸,占道经营、随意私拉电线,思鑫坊成为一片烟火油污之地,地上污水横流,环境越来越脏乱差。

    主要的食客是来自周边的商户和前来进货的人。最严重的时候,思鑫坊充塞着40多家无证餐饮小店,老宋家被小吃店“包围”了。“周围一圈都是,”老宋摇了摇头,“他们开了20多年,油烟味闻得老早麻木了。”

    家门正对面开的那家外卖店里飘出来的油烟,让他常年不敢晒衣服。

    “白蚁、老鼠……”老宋掰着手指头,“大大小小的火灾就发生了好几起。”街坊们一边痛心,一边期盼,都想着早一天整治。

    每当听到外面响起消防车的笛声,老宋总是很揪心。

 

推荐阅读:

杭州明年执行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可能性很大

百年思鑫坊改造提升 变身西湖边独有的文化秀场

花瓣毛边的郁金香见过吗 太子湾引进10个新品种

出门前手机一点 最抢手的泊位就能帮你预定

白吃白喝的活你干不干?杭州有水果店招"体验员"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钱祎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