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亭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单一的报刊售卖,它们更像是区域性的综合便民服务站,售卖文化产品之余,还经营着代缴水电费、出售汽车票、代收快件等多项便民服务。一些新装的LED显示屏,也在滚动发布着国内外重要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
这些点缀在大街小巷的报刊亭,仿佛文化生活的“神经末梢”、社会生活的“情感驿站”,折射出社会的表情,传递着城市的温度。虽然由于网络技术兴起,阅读、代购、缴费等许多功能,可在网络和移动端方便完成,但在每个城市,还有不少人需要甚至喜欢它们。
也正因此,一座城市很难将它们完全摈弃。
2009年,为解决占道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无锡市对市区1200多个报刊亭全部进行拆除。但今年5月,消失已有6年之久的报刊亭又重回无锡街头,并从过去的单一销售报刊杂志,新增了水电气缴费、彩票销售等新功能。不仅在无锡,不少城市的报刊亭都在短暂离开之后,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因此,城市的管理者不能简单地认为报刊亭影响市容市貌,就将其取缔,而应深入调研,慎之又慎。”最近,杭州余杭区政协原常委倪水友,专门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报亭经营面临困境逐步萎缩,政府扶持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的建议,他认为,报刊亭不仅不应该削减,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它们完成升级,将其纳入城市规划,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让报刊亭这道迷人的风景再度鲜亮起来。
倪水友说,在巴黎,报刊亭被视为“巴黎的地标”;在伦敦,报刊亭和教堂、博物馆一样具有传承价值;在纽约最繁华的大街上,同样少不了报刊亭的身影……高密度的报刊亭,已成为这些国际大都市魅力的一部分。事实证明,报刊亭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不可缺少的城市文化标记。
一个转型的话题
报刊亭对城市文明、书香社会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2010起,杭州市报刊发行局协调杭州市有关部门,为报刊亭增加缴费、充值等公共功能;2013年,又采取降低租金、缩减批营差价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报刊销售下滑给经营者带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冲击和市民阅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报刊亭生意也遇到不少困难。一些报刊亭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杭州各区对报刊亭的支持力度不一样,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记者,为缓冲报刊销售业务下滑的影响,有关部门去年为他们协调申办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允许报刊亭销售软包装食品和饮料。但是有的区去年批准后,今年就不同意了,而有的区则还可以继续销售。大家认为,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应该一视同仁,否则不利于报刊亭的健康发展。
遭遇滑坡的报刊亭,其转型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应该进一步明确报刊亭的功能定位,将其与公共服务拓展、智慧城市等发展统筹起来,而非简单地关停。”巫丹云说。
有专家指出,延伸“便民服务+”的概念,不失为报刊亭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报刊亭可以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展开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安装综合信息终端来重构报刊亭的商业模式,一来通过系统发布公共信息、公益广告、商业广告,拓展传媒功能;二来客户自己在终端上进行简单操作,便可查询周边旅游、美食、商家促销信息。此外,还可以尝试对部分报刊亭无人值守,以自助设备替代人力投入,提高报刊亭的智能化程度,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专门提交了一份《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容纳各种文化服务的报刊文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