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从官巷口到清河坊竟有100多家金银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11-27 08:18   

    “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展正在进行看,那些让观众啧啧称奇的金银器故事

800多年前,从官巷口到清河坊竟有100多家金银铺

陈二郎十两金铤

800多年前,从官巷口到清河坊竟有100多家金银铺

银铤

    从杭州解放路官巷口到清河坊,短短1000多米的路,走走不过十几分钟,不晓得有没有人数过,一共开了多少家奶茶铺?

    回到800多年前的南宋,在这条路上,流行的不是奶茶铺,而是密密麻麻地开了100多家金银铺。

    这个信息来自于在浙博武林馆区正在举行的“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大展,占据展览半壁江山的金银器,看得观众们啧啧称奇。

    昨天,研究古代金银货币很多年的浙博历史部专家李晓萍,就向记者抖了不少传奇故事。

    认得出金银铤上的地名

    你绝对是老杭州

    根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所写,在北宋都城开封,金银铺就很繁华气派了,交易动辄千万,不是一般铺席可以做到的。

    到了南宋金银铺,文献记载很少,目前看来,只有吴自牧的《梦粱录》和耐得翁的《都城纪胜》里有提到过,两段文字字数寥寥,但重要的是,明确说明了从五间楼到官巷,也就是今天清河坊到官巷口,共有金银铺“百余家”。

    “从清河坊到官巷口,不过一千多米,一百多家金银铺,想象一下,一定是铺席接着铺席。”李晓萍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时,也是大吃一惊。

    他把研究重点放在金银铤上,这是一种从南宋开始使用的金银货币,两头大,腰部小。为什么不选择其他金银器?因为金银铤直接参与了南宋时期的货币流通与经济政策,用它来理解南宋经济,科学而可靠。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浙江杭州、湖州、温州,安徽六安,河南方城、上蔡、商丘,江苏溧阳、盱眙、高淳、南京,湖北黄石、蕲春,四川双流等地,陆续出土了过数千件南宋金银货币,其中就包括金银铤。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第一次发现南宋黄金货币,就是在杭州火车站附近,1956年出土了六件一两规格的金铤。

    金银铤上的戳记和刻字,清楚记录了店铺所在地、金银铺和金银匠叫什么,有何作用。

    拿一个戳着“霸北街西 重十二两半 苏宅韩五郎”的银锭来细说一下——

    “霸北街西”是个地名,就是如今的杭州洋坝头附近,中山中路凤凰寺靠北;

    “苏宅韩五郎”,则是金银铺和金银匠的名字,宋朝用大郎 、二郎、小郎这样的名字来称呼男性。

    在出土的大量金银锭上,光是跟在“霸北街西”后头的,除了苏宅还有过韩宅、曹宅等等,说明当时在霸北街西这个地方集中了很多金银铺。

    还有一个常出现的地名是“霸北街东”,也在洋坝头附近,常跟它一起出现的则有沈宅、沈铺、陈铺、赵孙宅等等。单姓的,说明是一户人家开的,两个姓的,就是两户人家合开的。

    霸北街东也好,霸北街西也好,地理方位都很窄很小,可以推断,这些店铺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非常密集。

    还常见的一个地名是“铁线巷”,在如今邮电路附近;另一个“柴木巷”,就在现在中山中路上。

    比较罕见的是戳着“猫儿桥”的银铤,到现在为止,李晓萍只知道两件,一件就藏在浙博,一件在台湾收藏家手上,“金银铤上发现的地名,有一些现在还在沿用,熟悉杭州的人都知道。猫儿桥(羊坝头附近)在哪?问问老人就知道了。”

    李晓萍把《咸淳临安志》里的地图打印出来,再把金银铤上出现过的地名一一标上去,最后发现,这些铺子都集中在官巷口、清河坊、朝天门这些区域,和《梦梁录》的记载完全吻合。

    南宋的一场财政危机

    引发了买卖盐钞

    南宋金银铺其实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金银盐钞交引铺”。

    盐钞是什么?要从南宋政府一度的财政危机说起。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代的主要财政收入靠的是田赋,也就是农业税。金兵一路追来,南宋疆域范围大大缩小,财政收入自然减少了很多。宋高宗历经艰险抵达杭州,两袋空空,这可怎么办呢?

    为了聚集金银,宋高宗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买卖盐钞。

    因为盐不能随便买卖,商人若要经营盐生意,就必须去政府用金银、钱币、纸币购买盐钞,再拿了盐钞去盐厂支盐,最后,再去指定的地点贩卖。

    其实,这种制度自北宋中期已经有了,政府不仅以此作为财政收入,还募商人把物资送到边防,用盐钞作为报酬,以避免承担运输带来的高成本。盐钞不仅可以换盐,还可以在京城指定专卖地点兑换金银、盐、明矾、香料等稀缺物品。

    时间一长,这珍贵的盐钞变成可直接买卖了。

    因为盐是大宗交易,盐钞的交易需要一个很强的经济实体来进行担保,遇到拿不到现钱也拿不到盐的情况时,商人就把盐钞卖给实力雄厚的金银铺。金银铺的老板一方面实力很强,一方面又跟官员有所合作,便低吸高卖,从中收取手续费,有些则和官员彼此分成。

    这个时候,“金银盐钞交引铺”就成了宋代独特财政制度下具有官方性质的民间金融机构。在打造金银器、金银锭和进行金银交易之外,还具备盐钞买卖的功能。

    盐钞买卖为南宋政府带来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成为当时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

    更狠的是,南宋政府还要求各地方州县每年以各种名目上供大量金银财物,这决定了各地金银铺席尤其是临安的金银铺,必须承担大量打造金银铤的任务。

    看到这里,你大概可以明白,金银铺如此之多之繁荣,反映的恰恰是南宋经济的繁荣,以及,南宋政府的抓钱能力。当时杭州就是朝廷显贵、富商大贾云集之地,政府征税、赏赐、官吏薪俸时多采用金银,使得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民间,就连高级酒楼的碗碗盏盏,也都是金银制的。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范双迎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