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后全景图
2013年开始,杭州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开展“三改一拆”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以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毅然决然的决心信心、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和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合心合力、群策群力、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做到拆、改、建、管并举,消除了城市“疮疤”、根除了城市“毒瘤”、荡涤了城市“污浊”,让群众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社会得和谐。
“三改一拆”推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加速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利用原运萨(杭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闲置厂房进行改造成为园区监管场站,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2100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进出口业务达到345万单,交易金额达到7个亿,惠后利税500多万元。
推进了特色小镇建设。西湖区通过拆违先行,推进龙坞片区11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违建2000多处15余万平方米,为龙坞茶文化特色小镇建设铺平了道路。
促进了有效投资。据已统计数据,仅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2.70亿元,增长16.2%;市民间投资2851.41亿元,增长26.5%。这其中的大量投资是通过“三改一拆”腾笼换鸟而实现的。
“三改一拆”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质。
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推进新型城市化。杭州市主城区原有286个行政村中已有230个列入撤村建居试点村,“三改一拆”开展以来,全市完成“城中村”改造面积3885.4万平方米,直接受益户数137328户,城中村区域脏乱差面貌迅速改善,与周边城区实现高度有机融合。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984.02万平方米,直接受益户数259481户。
与交通治堵相结合,推动畅通工程。通过“三改一拆”加快旧城改造,拓宽城市框架,完善交通路网,改善交通秩序。其中,2014年拆除涉及交通治堵项目413处12.23多万平方米,共拆除公路、城市主干道两侧违建12946处、203.13万平方米,拆除铁路沿线违建54处、12.8万平方米。
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三改一拆”工作通过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提升了城市文化底蕴,在工业企业搬迁的过程中,始终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作为重要课题。危旧房改善妥善处理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
“三改一拆”推进了美丽杭州建设。
与“五水共治”相结合,改善河道环境。其中,2014年,全市水利设施管理范围内拆违1705处324089平方米,河道两侧拆违3486处654682平方米。
与“四边三化”相结合,改善环境面貌。其中,仅2014年,城市道路两边的和影响城市景观的违建3837处858101平方米。2015年,拆除主要道路、河道两侧违建262.7万多平方米。
“三改一拆”成为法治杭州建设大平台。
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三改一拆”的法治化水平。出台以《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杭州市违法建筑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杭州市区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核心的系列配套政策。
司法服务以法治凝聚“三改一拆”的思想共识。律师等法律力量参与各级制定规范性文件40多件,举办专题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演出1500多场,开展法律论证、法律咨询10000余次,排查矛盾6500余起,调解纠纷6700余起,“三改一拆”成了“法治杭州”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和活教材。
依法推进以公平“改拆”彰显法治公平正义。其中2014年,拆除信访投诉违建1344处22.41万平方米,拆除党员干部违建1351处18.22万平方米,拆除企业法人违建3285处445万多平方米。2015年,已经拆除信访投诉违建15.9万多平方米,非法“一户多宅”整治面积111万多平方米。
西湖区青芝坞农居一角
上城区基金小镇二期海月水景公园
保民生兜底线以“三改一拆”促进社会法治和谐。其中,2014年底,全市部署开展了“城郊接合部违建出租房专项清理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共拆除违建出租房4981处734586平方米,腾退流动人口26918人。2015年,已经拆除出租房违建167多万平方米,拆除影响公共安全违建124万多平方米,切实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法治文明。
点睛之笔 “十个心”推进和谐改拆
在“三改一拆”过程中,杭州市始终坚持做到民生为先、公开透明、阳光“改拆”、和谐推进,具体归纳为“十个心”——信心、决心、合心、连心、暖心、诚心、放心、公心、爱心、攻心。
滨江区西兴街道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区块七甲闸整村连片拆迁。在征迁过程中,西兴街道做到了打好“信心”剂、定好“决心”谱、组好“合心”力、搭好“连心”桥、泡好“暖心”茶、谈好“诚心”话、算好“放心”账、出好“公心”牌、办好“爱心”事、打好“攻心”战。整个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平均每户走访20次以上,最多一户在短短的50天时间里就上门走访186人次67人,最终该户被真诚感动,按时签约。
2013年全面启动以来,星民村拆迁农户265户,交地850.16亩;七甲闸拆迁农户110户,交地3737.13亩;协同村拆迁农户129户,交地645.51亩;共联村拆迁农户78户,交地251.6亩。物联网区块整村拆迁农户582户,交地2120.4亩。巧结合推进产业转型
杭州市在“三改一拆”过程中,尤其在旧厂区和旧民居改造中,做好与文创设计、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等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产业转型、加速城市有机更新。
上城区加快推进玉皇山南区块旧住宅、旧厂房、旧仓库改造和拆违工作,吸引了大批智力密集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入驻,实现了由过去简单的仓储加工业向文创、金融、传媒等高端产业的成功转型,促成了从旧房林立、农居混杂到现今文创新地标的华丽蝶变。
山南创意产业园被列入全省31个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浙江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20强园区,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优秀蓝本”、“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基金小镇总占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基金小镇一期已开发完成,二期安家塘、甘水巷、目术塘组团及樱桃山生态公园配套建筑约3万平方米用房已基本竣工交付。目前,完成了12万平方米园区改造、26.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100家金融类企业已入驻,到位资金63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惠民生打造“美丽样板”
杭州市在“三改一拆”中,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依势迭砌、匠心独用,打造了一个个美丽的经典样板。
西湖区玉泉村地处西湖风景区边缘,受控规、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村内农居点(景中村和城中村)“脏、乱、差”现象严重。为彻底改变该区块违法建筑普遍、配套设施匮乏的状况,西湖区采取拆、改、建、用、管相结合的办法,对玉泉村青芝坞区块实施综合整治,打造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美丽样板。
本着“大气、惠民、不反复”原则,紧盯打造“民生的富民工程、景观的生态工程、景中村的样板工程、可持续的竞争力工程”目标,耐心细致进行入户商谈,广泛扎实开展政策宣传,长抓不懈做好拆违、防违、控违,稳步有序推进立面整治,保质保量实施道路景观工程。共拆除违法建筑约23000平方米,对近140户居民住宅实施立面整治和危旧房改造,铺设截污纳管、强电、弱电、燃气、自来水管线近13680米,组织道路建设约6880平方米,全面完成水系及青柳塘、梅影潭等景观小品工程。
玉泉村整治让青芝坞面貌大变、精神大变、评价大变,百姓收益成倍增加,群众素质明显提升。青芝坞正努力打造休闲慢生活特色街,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四方游客,为西湖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百姓微评
西湖区求是社区居民:
“三改一拆”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作为更多老百姓来说,都会给它点个赞。因为“三改一拆”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西湖区青芝坞村民倪大姐:
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青芝坞的整治,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让我们的收入增加很多。现在,人们提起青芝坞,印象中再也不是那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了,而是一个风景优美、宜居宜业的景中村。
江干区的基层执法者:
“三改一拆”开展以来,违建执法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违建发生率低很多;二是拆违中当事人更配合,拆后复建和恶意投诉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十一”国庆节一位来杭州旅游的游客:
梅家坞、茅家埠、植物园等景点变得越来越美了,让我们游客感到旅游品质得到了提升。借助“三改一拆”的大刀阔斧,景区工作者用他们的用心、精心和匠心,把西湖景区雕琢成了一位更加精致优雅的美人。
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一位创客:
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硬件配套和政府的服务意识,是我们选择入驻山南基金小镇的原因。她是“三改一拆”经典样板、也是我们创业者心中的圣地,希望在这个自然、科技、人文完美交融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拱墅区小河街道的被拆违住户:
我家一楼院子搭了十几年的违建去年被执法部门拆除了,但我内心是服气的。因为政府真正做到了公平拆违、一视同仁。
滨江区七甲闸社区党委书记来柏根:
2013年我们村开始物联网区块整村拆迁,今年已经全部完成。整村拆迁实行阳光征迁,丈量、评估统一标准阳光操作,公开、公平、公证,整个过程上墙公告,百姓心服口服。拆迁安置房建设标准和住宅商品房标准一样,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随着物联网区块企业的逐步入驻,部分村民就业得到安置,如绿地养护、保洁、保安等,老百姓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