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路仁和路口的一条无信号灯的斑马线,下午四点,一辆公交车在等候行人通过。
西湖边,北山路断桥口的斑马线,几位等候协警指示通过的游客。
下午五点,苏堤南口的斑马线,这里车多人多,但各种车辆基本做到礼让行人。
编者按: 杭州是座美丽的城市,这种美丽不仅仅因为自然天成的湖光山色,还有历经千年的优雅和兼容并蓄的态度。而今成功申办的2022年亚运会,无疑更为这种美丽平添了几分内涵与资本。因此,从这期开始我们将从诗意的阅读、行走的艺术、谦恭之礼等几方面,再来探讨杭州之美,让杭州之美成为公众为之骄傲的核心,让杭州之美成为生活的意义,并持之以恒。
我为杭州骄傲系列报道正在进行中,欢迎市民朋友参与并投稿,您若有杭州文明之亮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每一条路都好似一条河流。无论宽广,还是涓细,它们日日夜夜川流不息。现在,这条“河”横亘在了我眼前,为了抵达对岸,我的心中默念古老的口诀“一停、二看、三通过”,这是我三十多年人生之路的平安护身符。
我的采访就从脚边这条无人值守的斑马线开始,它的存在似乎为古老的口诀附着了新的魔力。我在这里迈步向前,仿佛摩西分开凶险的红海,彪悍的大客车停住了,敦实的小轿车停住了,忙碌的出租车也停稳了,踏着黑白分明的界限,在杭州的街头,又体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斑马线之旅。
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天,每一刻,这样的体验并不罕见,它紧张,刺激,但结果又令人温暖,甚至感动。在杭州,“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历时数年传承,早已成为这座城市对待自己、对待友宾最为细腻、最富情义的礼遇之举。有时人们用微笑来加以鼓励,有时人们则干脆用竖起的大拇指,给司机们一个最直接的赞美。
早在2007年,杭州公交集团就出台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公交车在斑马线前必须让行。随后,出租车陆续加入其中。制度的出台源起斑马线前发生的几起恶性交通事故,令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不能再有生命为此付出代价。在公交车的带动下,私家车也逐渐适应了斑马线前让行的开车习惯。从2011年开始,许多条斑马线前增设摄像头,专门抓拍不礼让行人的车辆。时至2014年底,杭州已有26条斑马线上空安装了电子警察眼,实时监控车辆的礼让行为。在法规的约束下和谦恭之心的浸润下,仅几年时间,杭州的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风尚。
推荐阅读:
南山路苏堤南口,车排长队礼让行人通过。
西湖边,北山路断桥口的斑马线,一位姑娘过街,后面等候的车辆排起了长队。
虽然伴随汽车时代,“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在欧洲的巴黎、罗马、伦敦等地、在亚洲日本的各类城市早已实行。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怎样让飞奔的城市慢下来?怎样让“礼让”成为生活态度的一部分?杭州无疑是其中最早最为努力,而且公众认可度最高的城市,这不仅仅关乎礼貌,更是对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意。
最近的统计显示,杭州市区道路的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率超过93.91%。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一百万辆。如此大致算来,每一天可能都有数十万的司机在斑马线前完成着一系列水到渠成的礼貌动作:刹车,示意等待,然后再起步缓行。国内一家著名城市论坛里就有网友对此感言说:“(曲院风荷)坐K7回断桥,下车过马路的时候大摇大摆从斑马线过去,整个北山路上所有的车全部停下,等我过完马路。当时那个感动啊!”
感动,也伴随着自豪与骄傲,一位司机曾说道:“停在斑马线,大家常常是微笑示意。出差外地,自然把这种行车习惯带到其他城市。我常常把杭州斑马线前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希望他们也能体验到行走在西湖边的那种优越感。”的确,潜移默化中礼让之气已经蔚然成风,现在,紧随杭州之后,有更多的城市譬如嘉兴、宁波、台州、南宁、深圳等等,也都将“礼让”作为现代城市的基本素质之一。让城市不再冷漠,一个礼让行人的动作,这是杭州给予每一位身处其中者最温暖的情绪,并持之以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