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个“跳级生” 七年后如何考高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9-17 10:02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赵刚一直在“鸟巢”忙碌着。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赵刚一直在“鸟巢”忙碌着。

    人物一:赵刚

    身份: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摄影服务经理

    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花落杭州,这是中国城市与亚运会第三次结缘。

    对于天堂杭州来说,这个仅次于奥运会的大规模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到来,意味着城市经济实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杭州却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亚运会,甚至全运会这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此前最大型的比赛,是2011年的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就连申办团队都承认,杭州最缺的是办大赛的经验。

    那么七年后,杭州这个名副其实的“跳级生”,如何才能考出高分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参与过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亲历者,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答案。人物一:赵刚 身份: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摄影服务经理严格按照规范运作,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赵刚很忙,经常需要满世界跑,因为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专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摄影服务经理,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他又作为田径比赛的摄影服务经理,在当地呆了1个多月。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赵刚也作为专家亲赴现场,为相关工作人员开讲座和培训。

    得知杭州成功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赵刚特别兴奋,不过他也坦言,第一次举办亚运会这样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杭州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在赵刚看来,想办好一届大赛,有两方面非常重要。首先是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无论是竞赛、安保、餐饮、交通,还是媒体服务,都需要大量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还要及早介入,让大家有足够的磨合时间。”

    其次,就是要按照国际大赛的一套固有规范来实行,“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就详细研究了国际奥委会的媒体运行手册,比方说摄影记者的场内位置如何安排,才能让镜头不被遮挡,只要按照具体的规范来做,就会避免很多麻烦。”

    作为“鸟巢”的一名摄影服务经理,媒体服务是赵刚的老本行,他认为,任何一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了解媒体真正需要什么,从细节入手,比精心安排食宿更重要。

    为此,赵刚特别提到了北京奥运会时的一个小故事。

    由于“鸟巢”是北京奥运会的主赛场,当时高峰时段光摄影记者就多达近千人。比赛时,摄影记者需要呆在场边的一条深沟里工作,进出非常不方便,而且当时的天气很炎热,因此赛场的志愿者经常会随身多带几瓶水,路过时给工作中的摄影记者,而这个微小的举动,也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表扬。

    人物二:居伟钊 身份: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竞赛处副处长

    赛场内从这个看台到那个看台要走几步,都要弄清楚

    与北京、广州这些城市相比,第一次迎来亚运会的杭州,在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履历表上,多少还有些“稚嫩”。

    2011年,浙江承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杭州是主会场,而那一次的赛事,也让这座城市首次感受到了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的酸甜苦辣。

    作为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竞赛处副处长,居伟钊全程参与了那届赛事,无论是一开始的场馆确定,还是竞赛安排,运动员服务,事无巨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杭州举办亚运会很有信心。

    残运会时的19个场馆,全部是利用已有的,完全没有新建场馆,这就大大节约了赛事成本。2022年亚运会,居伟钊觉得杭州完全可以本着节俭原则,以杭州奥体中心为核心,充分利用已有的场馆。

    而在确定场馆之后,居伟钊特别提醒,需要提前介入。“当年举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时,我每个场馆都去过很多次,像黄龙体育中心,所有的看台都走过好几遍,连从这个看台到那个看台要走几步,心里都清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熟悉场地,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总是好的。”

    有了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办赛经验,居伟钊觉得一届综合性运动会能真正让这座城市以及来这里比赛的选手记住,需要互相融合,“残运会时,我们邀请市民来赛场亲身感受残疾人的比赛项目,还安排运动员在杭州到处走走,发现效果非常好。2022年亚运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杭州市民真正融入亚运,同时也让从亚洲各国来到杭州的选手,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和美丽,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杭州亚运会一定会是完美的。”

    

    人物三:朱家忠

    身份:三届奥运会、一届亚运会篮球裁判

    要让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和裁判,有回家的感觉

    在中国篮球史上,朱家忠是个值得铭记的名字,这位浙江籍的国际篮球裁判连续执法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三届奥运会,成为了中国篮球裁判的骄傲。

    正是有了三届奥运会,以及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执法经验,朱家忠对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相当熟悉,而在这位知名裁判看来,比赛的各个场馆,如果能安排一些温馨的小服务,可以让前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裁判员有一种家的感觉,属于加分项目。

    “当年我执法奥运会时,看到人家场馆里除了正常的裁判休息间,里面还有独立卫生间以及淋浴间,旁边还放着毛巾和各种洗漱用品,对于刚刚完成比赛、身心疲惫的球员和裁判员来说,这样的环境就好像回到了家里,非常贴心。”朱家忠说道。

    而多年的大赛执法过程中,朱家忠还觉得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对东道主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工作时,经常会需要志愿者的帮助,而几乎每个国家的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笑脸相迎,但有时候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或者是场馆的布局,对方往往会不太清楚,如果能在这方面加以完善,一定会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汪旻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