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多,一名喝醉酒的乘客在出租车上昏迷。
每次接诊完,宓医生要写工作记录。
宓医生看到醉酒男子有被殴打的迹象,报警。
接诊完毕,病人被抬走,宓医生整理急救箱。
一位醉酒的病人吐了一车,急救组还得打扫救护车。
宓奔医生是杭州市急救中心邵逸夫医院急救点的医生。
他的办公室是急诊室旁的一间不起眼的小房间,只有二十来平米,却摆着四张床,还有电脑桌。这是宓医生、司机和担架工休息的地方,只要手机响起,他们都要出发。
“每晚大概要出车接诊10次左右,有时候碰上周末,就可能超过10次。”宓医生说。他的晚班时间是从晚上六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共14个小时,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
在任务间隙,他会在床铺上打个瞌睡,而一旦收到任务,就要立马清醒头脑,奔上救护车。
有一个病人是一位26岁的青年男子,心脏病突发。在路上,他就电话指导病人同事进行心肺复苏,当宓医生赶到后,再接手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器……一步一步,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凌晨一点多,四季青有人醉酒不起,宓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病人的衣服有被撕扯的痕迹,于是就报了警。当警察赶来时,病人也酒醒了,向警察说明了自己是被同伴殴打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报警,让警察来处理,到了晚上,我们也比较注意保护自己。”这一趟出诊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凌晨三点半,宓医生的手机又响了,“是有人抽搐了,需要急救。”宓医生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跳上了救护车副驾驶……
“到了晚上,什么样的病人都有,少儿发烧,骨折,气胸,车祸,打架受伤……都会打120,到了周末,酒精中毒的病人就特别多,周末大家伙都出去吃喝了嘛。”
每接诊完一个病人,宓医生都需要回到那间小屋子,仔细地记下病人的病情,救治情况等等。
今年5-7月,杭州市急救中心总出车次数超过了1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