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场官弄63号的风雨茅庐昨天开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9-02 06:18   

重现上世纪30年代郁达夫的杭州生活

 

杭州场官弄63号的风雨茅庐昨天开放

郁与文:郁达夫作品赏析以及书籍,陈列了《奔流》《创造月刊》等郁达夫参与的刊物复制品。

杭州情怀:介绍郁达夫杭州故居等,可以找到郁达夫跟杭州人的共通之处。

永恒印记:后人对郁达夫的怀念,包括郁达夫殉难40周年的活动、郁达夫诞辰100周年大会、郁达夫研究学会等内容。

走进郁达夫:主要是郁达夫族谱及生平介绍,可了解到郁达夫是如何在3年多时间里向海外侨胞宣传抗日。

序厅:正厅牌匾上的“风雨茅庐”出自书法家王冬龄之手,这里有郁达夫的雕塑及展厅前言,你可以了解郁达夫一生及开放故居的缘由。

 

大学路社区场官弄63号内,有幢青砖黛瓦的民国风情平房,那是1935年开建的风雨茅庐,郁达夫在杭州自己设计的居所。

昨天,经修缮的风雨茅庐正式开馆。

上午9点,离开馆还有一个小时,就已经有20多位市民在等着了。住在艮山门的吴大伯说以前不知道这里有郁达夫故居,周一在快报上看到今天要开放,特地一早坐公交车赶来。

住在附近的赵阿姨摇着一把扇子也等在门口。她说,父母以前也是抗日战士,抗战胜利那年自己才五岁,印象很深,所以特别关注这一段历史,想去看看。

风雨茅庐不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3幢,再加一个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完整民国风小院落的模样。

从场官弄走进风雨茅庐,正前方暗红色立柱围廊内的青砖平房(1号楼),就是郁达夫故居陈列馆,郁达夫曾经将那里设为主卧、书房和客厅;东侧有一排L形的小平房,是以前的厨房和客房;再往东走,穿过月洞门,你会看到一个比1号楼再小一点的青砖平房,它曾经是郁达夫的“藏书阁”,其中两间现在场景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书房、卧室的样子。

郁达夫故居里面“装”着什么?跟郁达夫的抗战经历有什么关系?

建成于1936年春的风雨茅庐,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作为不同单位的办公用房,最近几年又由相关文创企业负责管理,只在2007年短暂开放过。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开馆,上城区说这是有特殊意义的,风雨茅庐正是郁达夫由进步作家到爱国主义战士重大转变的见证。

1933年,郁达夫因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受到当局警告,就从上海回到杭州避难。

他先在玉皇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后又置换成了场官弄里的一块空地,1935年底动土建风雨茅庐。当时花了一万五千多大洋,各类材料用得都比较好,现在参观者看到的青砖、木门窗、木柱、木地板基本上都是当初建造时的“原版”,除了部分老化、腐烂的材料更换以及排水设施改造以外,其他材料都没有更换过。

1936年风雨茅庐建成后,郁达夫没住多久,就辗转到了福州、武汉等城市,随后又奔赴南洋投入抗日斗争。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今年5月向省政府递交《著名抗日英雄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宜尽快恢复对外开放》建议的省政府参事何一枫,昨天也去了风雨茅庐。

他说,原来对郁达夫的研究,更注重他早期的小说、散文、诗词等文学类研究,而实际上1938年到了新加坡、印尼等地以后,他还写了400多篇的抗日文章、评论,“现在的研究说实话还很不够,风雨茅庐的开放对郁达夫完整的全过程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风雨茅庐周二至周六8:30-12:00、14:00—16:30开放。周日、周一不开放。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丹红 通讯员 徐溶 张劼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