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江东桥头堡地区新门户规划绘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8-27 08:26   

    大江东是杭州湾V字型产业带的重要拐点,也是杭州智造产业的创新前沿,助力杭州在跨越钱塘江时代后进入全球竞争和合作的舞台。桥头堡地区作为大江东的先行试验区,是进入大江东的序曲和起飞空间,也是大江东承载杭州城市东扩发展的战略要地。因此,加快桥头堡地区建设,塑造大江东开启未来的新门户,是摆在所有江东人面前的迫切任务。

    桥头堡地区位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西部,江东大桥东侧,南临萧山国际机场,未来轨道8号线将东西向穿越桥头堡地区,是大江东距离杭州主城最近的一个区域,也是主城进入到大江东最重要的门户地区。这个地区,同时也是大江东地区产业创新服务带、生活服务带和南沙大堤休闲景观带的交界,是大江东承接杭州城市东扩发展的前沿阵地。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完成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编制以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基础上,于今年6月启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桥头堡地区门户建设面向全球的方案征集工作,作为门户的大江东桥头堡地区迎来全新规划设计。目前,共选定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等总共5家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参与大江东桥头堡地区城市设计方案的征集。

    8月18日,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组织召开了桥头堡地区城市设计方案评选会。在听取了五家设计单位的方案详细汇报及现场答疑后,专家组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评选原则,从定位的准确性、理念的创新性、实施的可行性及响应征集文件的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了认真评议。最终,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D方案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E方案入围。下一阶段,优选单位将在吸收其他几个方案优点及专家综合意见的基础上深化完善,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桥头堡地区城市设计规划方案。

方案一效果图

方案一  创意新区 花园城市(D方案)

    结合大江东的交通、生态和文化等特点,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活力新区,多样承载力上的美丽新区”两个逻辑主线,方案的设想是打造“江东诗意花园、生态品质社区、创智文化高地、美丽发展的先行区”。

    面对不断涌入的国际企业、高端人才和发展机遇,方案设计在高密度的核心区外,十分重视品质的社区、生态的公园、活力的交流场所和便捷的配套服务。从这个理念出发,方案一规划了“一座公园、两脉序列、三片主题社区”的总体结构。

    “公园”,是指将基地本身建设成一座大花园。通过打破滨二路的边界,将绿、水渗透到东侧基地,联山通水、围园辟岛。生态稻田、主题花园、交流空间、城市功能等元素融为一体,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景观,又承载了生态维育的功能,同时提供给人们桑田故堤的场所记忆,实现花园城市的居住理想。

    “序列”,是指基地内部形成东西和南北两条主轴线。东西向主轴线连接了钱江景观、江滨公园、门户地标、景观绿廊、城市生活等重要节点,南北主轴线展现了青龙白虎山、南沙大堤、地铁枢纽、创智水街和文艺水岸、门户地标、体育公园及教育园区等节点组成的景观序列。

    “主题社区”,是指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和功能区位而形成的三片主体社区,社区主题分别是运动教育、创智休闲和健康文化。每片社区都包括诗意花园和品质社区,以及两者交融形成的创智、文化、健康、运动、教育等功能组团。

    整个方案亮点频出,弥漫着创业创新的气息。在城市活力规划方面,方案中提出“微创”的概念,为创业创新提供沃土。方案匠心独具打造功能空间复合的微创天地,给初始创业者的低成本创业提供一方天地,孕育出具有杭州特色的“小微创业文化”。

    在基地中部建设以创智和休闲为主题的生活社区,将人的活力视为功能和空间合理化的前提。这片社区主要针对单身或者年轻家庭人群,包括创业极客、制造业管理人才、本地年轻人群等。围绕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交流场所以及西侧水街、SOHO区,形成相匹配的人才社区。

    在美丽空间设计上,塑造层次分明的景观,通过水岸、稻田、湿地、花园、露台、小桥、高楼、山径等景色的交织融合,借山望水、联山串水、显山露水,各有趣味。对农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农舍进行创意改造,实现农业科普教育、亲子体验活动、场地文化交流、民俗风情展示、田园健康运动等多项功能。

    无垠的稻田景观和远处的地标建筑互相映衬,风吹稻浪,高楼林立,将传统的乡间记忆和城市的现代气息完美融合,也彰显出大江东创业创新的文化意境。

    通过水岸设计,水面率与之前的水环境相比增加了1倍,堆积出形态大小不一的水中岛屿,岛屿成为基地水系随着潮起潮落而保留的天然标尺;合理设置开发强度和高度,只设计局部高层住宅区及商业商务区域,保证开发前提下有效地提升环境品质;而在开发高度上,受地标建筑172米的限高影响,将大部分高度控制在60米以内,局部商业地块可在此基础上做适当扩大;经济承载力上,规划通过现状的经济投入数据,进行针对居民拆迁、企业归并、征地道路、水岸整理及交通优化。

 

方案二效果图

方案二  生态区 智慧城(E方案)

    本方案设计理念围绕大江东的生态条件、交通区位、产业布局和人文特点展开。以区域联动发展为契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引领,以人文山水生态为特色,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企管办公、科研培训、生活服务、生态宜居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杭州生态智慧型东门户区。

    提出“一岛两园连钱江,一楼一塔迎桥头,一心两轴领三区,环带蓝网织绿城”的设计框架。

    “岛”指的是湿地探索岛,“园”便是滨江绿智园和朴门农法园;“楼”和“塔”分别指的是地标建筑物九重楼和地标构筑物六璇塔;“心”为位于基地中部的智慧型片区次中心;“轴”则是沿江东大道发展的产业创新服务轴以及沿滨江二路发展的生态文旅景观轴区;“区”指的是北区的“互联网+生活”宜居区、中区的桥头堡e生态核心区以及南区的山水田@休闲度假区;“环带”则是指山水堤生态休闲活力环,包括南沙堤生态文化带、钱塘江生态景观带,以及贯通南北的四直河生活游憩带。

    方案中的功能分区特色鲜明。“互联网+生活”宜居区位于北区,规划范围为 255公顷,功能构成包括金融、商业、社区农业、娱乐休闲和生态居住。

    中区为桥头堡e生态核心区,规划范围为410公顷,包括湿地旅游、休闲庭假、体验商业、校企联动、E动网研以及高端居住等功能。

    南区的山水田@休闲度假区规划范围为470公顷,实现朴门耕织、休闲庭假、总部花园、农家体验、民俗体验和生活居住功能。

    其中,朴门农法园是方案重点打造的南区片区,秉承了朴门永续农业理念,主要设计“一院两坊”这三种模块进行演绎。“院”是指深耕学院,在这里,青少年儿童深耕自然、体验劳作和收获。“坊”则指萝卜干工坊和豆食油工坊。萧山特色萝卜干是萧山的一张金名片,萝卜干工坊则是以之为主题来进行传统加工和展示的文化园区。豆食油工坊是以大豆和油菜花为生产内容,来进行手工加工销售的绿色园区。

    比较独到之处在于其秉承的理念和文化。萝卡干工坊遵循了朴门永续设计原理,突出“低耗能永续发展”的特色,通过自然生态的运作模式,将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融入生产生活,恰恰彰显出“生态区”的概念。

    方案另一个出彩的概念在于“智慧城”。

    在“互联网+”的时代,设计中布局智慧产业发展蓝图,打造四大智慧型现代服务业集群,分别是采用企业资源电化决策的商贸企管产业、采用线上线下电子商贸的旅游休闲产业、采用人机互动网络科研的科研培训产业,以及采用社区家庭服务平台的生活服务产业。集成这四大产业集群,将基地打造成为”下沙城、空港新城与大江东”三区智慧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中区的活力创智区定位为校企联办创智区。通过模糊片区边界来实现产城的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平台支撑来完善创新生态。北区的互联网小镇和智能化社区也是“智慧的化身”。

    智慧也融入到城区管控中,通过智能材料和设备,借力大数据和云平台,实现低碳智慧运营和管理。

【专家点评】

    张京祥

    南京大学建设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在设计大江东桥头堡方案时,我认为有些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如何在更大的区域内研究好桥头堡地区的功能和层级定位。我们会把所有能想象的各种最好的业态、能想象的最好的建筑都放到这个地方。但门户地区功能定位到底是什么,到底承担一些什么样的功能,需要在更大的层面中去做好分析和定位,而不是把所有能想象的好东西全堆到这个地方来。

    另外,这个地区的交通规划,过去的考虑可能不够完善,没有意识到门户地区的成长需求。在下一步的优化设计中,对于如何优化轨道交通和城市路网的设计,来支撑这个地区的发展,还要做重点的研究。

    陈伟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大江东桥头堡的先天条件很好,有江、有农田、有公园、有湿地、有山,但是这里离中心区域还是有些距离。如何在公共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打造好这个门户,变得尤为重要。

    几个重点需要把握好:功能定位上,要突出形象,符合市场需求。不能全是住宅,既要为周边生活服务作配套,又要与产业服务相结合。

    在空间布局上,土地要集约利用,可采用大疏大密格局。要研究如何借景,借助钱塘江及滨江公园的自然风景,打造新区特色。

    在高度强度控制上,不要动辄塑造超高建筑,而要充分结合农田、水系、江河、湿地等环境生态因素,塑造高度适宜、景观优美的新城形象。

    高群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从大江东整个规划结构来说,核心区是在东部,这个区域怎么发展,包括它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布局,都要考虑核心区如何错位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有个准确的定位。

    新城的发展,以集聚人口入手,这是对的。好多新区形象可能很容易形成,但是集聚人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规划时考虑怎么聚人气是对的,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定位、就业岗位才能吸引人气。第二个必须要有良好的配套,如果配套不好的地区,环境再好,肯定也聚集不了人气。第三个就是环境。

    我觉得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目前城园空间上完全分离不是最好的方法,生态田园和城市交融渗透的空间景观模式可能会更有特色。

    黄卫东

    深圳市城市规划院常务副院长、副总规划师

    我们现在要强调更生态、更低碳的建设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基地本身生态禀赋良好,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除了打造标志高楼,我们应该注重整体轻松、愉悦的心境,发展田园牧歌形态,凸显城市肌理。可借鉴西方小城镇开发模式,循序渐进,彰显亲和与乡愁。

    同时,要重视东西向公共空间的塑造,做好有利于城市服务设施凝聚的文章,并且处理好江滨公园与城市、产业、人口发展的关系。

    将生态嵌入城市,城市中融入生态。

    徐雷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首先,要突破传统概念,避免大轴线对称、方格网、行列式、超高层的“英雄主义”。

    其次,要控制体量,保留生态基底,多做山水、农田、河流的文章,发挥门户区的功能作用。大江东地区的山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即青龙山、白虎山。新城的建成意味着城市中间有山,所以山要保下来,并通过河道让山和城之间有渗透和过渡。我们这里的规划需要有一个办法,能够把向山蔓延的趋势遏制掉。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渊源,围绕水质做生态、做形态、做业态。

    我们需要做优复合社区概念,产业、服务互相结合,真正做到“产城融合”。

    朱小康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智慧和生态是我们大江东的特点,尤其是这个地区是门户,我想门户和中心肯定是不一样的,门户就是门户,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个地区做成中心。

    针对这些方案,从交通上来说,我认为要把握两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门户互通怎么来认识,或者滨江二路快速路怎么来认识。第二个问题,可能地铁8号线怎么来优化更能处理好这一地区的交通。

    杨键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首先应该考虑这个项目怎么做、做一些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判断这个规划是否合适。从目前来看,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导向,到底这个区域里面,哪一块支持以后的大江东这么多产业的生活、居住和文化的配套,又是怎么样的支持。第二个,如何吸引市场,形成副产业区。比如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时代,它能起到和某一些产业链相关联的、跟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作用,形成一些与IT、网络数据时代结合的产业。

    另外,我觉得,这个区域要注重新型城镇里绿色城市设计的概念,尽可能运用一些互联网思维方式、信息时代的理念以及绿色生态的理念来设计我们的门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文/钱嫣 孙明姝 许志伟 毛珺  编辑:郑海云
返回